[發明專利]一種紅薯面糖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25909.8 | 申請日: | 2011-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16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浩;李慶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浩 |
| 主分類號: | A23G3/48 | 分類號: | A23G3/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7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薯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紅薯為原料的食品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是一種紅薯面糖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紅薯含有豐富的糖、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其中β-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維生素C尤其多,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就總體營養而言,紅薯可謂是糧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但是目前對于紅薯的食有方法一般為煮食,其風味和營養價值還沒有更好的發揮出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具有獨特風味和較高營養價值的一種紅薯面糖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紅薯面糖及其制備方法,以紅薯汁、姜汁和熟小麥粉為原料,以上所述原料的重量比為:紅薯汁:姜汁=1:0.3~0.5,熟小麥粉適量。
所述紅薯汁以紅薯和大麥芽為原料,兩者的重量比為:紅薯:大麥芽=1:0.2~0.6。
所述熟小麥粉可用熟紅薯粉替代。
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為:(1)制作炒面:先將小麥粉或紅薯粉炒熟備用;(2)紅薯預處理:將紅薯洗凈切塊,放入鍋內加水煮熟;(3)制取紅薯汁:將熟紅薯塊倒入攪拌機內冷卻至40~50℃,倒入大麥芽,攪拌成糊狀;發酵5~6小時再裝入干凈的布袋內扎牢袋口;再將布袋置于壓榨機上榨出汁液;(4)熬制糖稀:將榨出的紅薯汁加入其重量3%~5%的姜汁混合,加熱熬制糖稀,當濃縮到一定程度,可扯出長絲時備用;(5)搟制面餅:將糖稀倒在沾有食用植物油的案板上,在糖稀上鋪上炒面用搟面杖搟制成大餅狀,炒面的加入量以糖稀不沾搟面杖為好,經多次搟壓制成0.8~1mm的薄餅;(6)成品切塊:沿薄餅的一邊向另一邊卷成柱狀,并切成長1~1.5cm塊,冷卻包裝即成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一種紅薯面糖有其制備方法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具有獨特的風味和較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磷、鈣、鐵、胡蘿卜素、維生素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具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攻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紅薯汁:姜汁=1:0.4,熟小麥粉適量。
所述紅薯汁以紅薯和大麥芽為原料,兩者的重量比為:紅薯:大麥芽=1:0.3。
其制備方法為:(1)制作炒面:先將小麥粉炒熟備用;(2)紅薯預處理:將紅薯洗凈切塊,放入鍋內加水煮熟;(3)制取紅薯汁:將熟紅薯塊100千克倒入攪拌機內冷卻至40~50℃,倒入30千克大麥芽,攪拌成糊狀;發酵5~6小時再裝入干凈的布袋內扎牢袋口;再將布袋置于壓榨機上榨出汁液;(4)熬制糖稀:將榨出的紅薯汁取60千克加入24千克姜汁混合,加熱熬制糖稀,當濃縮到一定程度,可扯出長絲時備用;(5)搟制面餅:將糖稀倒在沾有食用植物油的案板上,在糖稀上鋪上炒面用搟面杖搟制成大餅狀,炒面的加入量以糖稀不沾搟面杖為好,經多次搟壓制成0.8~1mm的薄餅;(6)成品切塊:沿薄餅的一邊向另一邊卷成柱狀,并切成長1~1.5cm塊,冷卻包裝即成成品。
實施例2
紅薯汁:姜汁=1:0.3,熟紅薯粉適量。
所述紅薯汁以紅薯和大麥芽為原料,兩者的重量比為:紅薯:大麥芽=1:0.2。
其制備方法為:(1)制作炒面:先將紅薯粉炒熟備用;(2)紅薯預處理:將紅薯洗凈切塊,放入鍋內加水煮熟;(3)制取紅薯汁:將熟紅薯塊100千克倒入攪拌機內冷卻至40~50℃,倒入20千克大麥芽,攪拌成糊狀;發酵5~6小時再裝入干凈的布袋內扎牢袋口;再將布袋置于壓榨機上榨出汁液;(4)熬制糖稀:將榨出的紅薯汁取70千克加入21千克姜汁混合,加熱熬制糖稀,當濃縮到一定程度,可扯出長絲時備用;(5)搟制面餅:將糖稀倒在沾有食用植物油的案板上,在糖稀上鋪上炒面用搟面杖搟制成大餅狀,炒面的加入量以糖稀不沾搟面杖為好,經多次搟壓制成0.8~1mm的薄餅;(6)成品切塊:沿薄餅的一邊向另一邊卷成柱狀,并切成長1~1.5cm塊,冷卻包裝即成成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浩,未經李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2590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