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具有源極負反饋電路和反饋電路的差分均衡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62781.5 | 申請日: | 2011-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6905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常毅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5/03 | 分類號: | H04L25/03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李寶泉,周亞榮 |
| 地址: | 美國得***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源 負反饋 電路 反饋 均衡器 | ||
技術領域
實施例涉及用于有線線路通信的差分均衡器,并且更具體地涉及包括源極負反饋(degeneration)電路和反饋電路的差分均衡器。
背景技術
在有線線路通信中,由于來自信號信道的符號間干擾(ISI)而導致接收到的信號可能失真。ISI是從沿著傳輸介質(例如,印刷電路板(PCB)微帶線(microstrip)、線纜、同軸連接器等)而發(fā)生的介電損耗以及與(由于趨膚效應而導致的)頻率相關的信號丟失而導致的。ISI通常引起顯著的眼圖抖動(eye jitter),這使得接收機更加難以以得到可靠時鐘和數(shù)據(jù)恢復的方式來進行同步。
在一些有線線路接收機中,實現(xiàn)自適應均衡電路(或“均衡器”)以補償ISI。均衡器接收來自傳輸介質的ISI失真信號,并且嘗試補償在信號帶寬上的損耗,以便于使眼圖抖動減少到可接受的水平。更具體地,均衡器具有增益對頻率傳遞函數(shù),其理想地是信號信道的增益(損耗)對頻率特性的倒數(shù)。因此,均衡器可以通過在信號帶寬上將適當?shù)脑鲆媸┘拥浇邮盏降男盘杹硌a償由于信號信道而造成的損耗。因為信道的損耗特性往往隨著傳輸頻率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良好設計的均衡器應當在較高頻率處具有較高的增益對頻率斜率特性。
盡管設計用于較低頻率傳輸?shù)膫鹘y(tǒng)均衡器已經(jīng)充分地補償了在那些較低頻率處的ISI,但是這些均衡器不是被設計為針對變得越來越流行和期望的較高頻率的通信而穩(wěn)健地執(zhí)行。因此,大部分的傳統(tǒng)均衡器不能充分地補償在越來越高頻率的通信中所固有的較高的ISI。
一些更現(xiàn)代的均衡器設計已經(jīng)嘗試處理在較高頻率通信中所固有的ISI問題。例如,一些較新的均衡器包括多個級聯(lián)的“微分電路”的分支以組合成均衡器。然而,多個并聯(lián)級的電容寄生限制了高速能力。此外,這些均衡器通常使用許多增益級,其顯著地增加了接收機特別是在高頻率處的功耗。在一些新的均衡器設計中其它不期望的效應可能是固有的(例如,在感興趣的帶寬上的不充分或不一致的增益、敏感AC增益響應、頻率限制等)。因此,設計者繼續(xù)努力開發(fā)能夠在越來越高的傳輸頻率處提供足夠的ISI補償?shù)南鄬Φ凸β实淖赃m應的均衡電路。
發(fā)明內容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均衡器。該均衡器包括電壓到電流轉換器。該電壓到電流轉換器被配置為將差分輸入電壓轉換成差分電流。該電壓到電流轉換器包括:具有第二晶體管和第二晶體管的差分放大器,以及包括第一諧振電路的第一源極負反饋電路。該第一源極負反饋電路被耦合在第一晶體管與第二晶體管之間。該均衡器還包括電流到電壓轉換器。該電流到電壓轉換器被耦合到電壓到電流轉換器,并被配置為將差分電流轉換成差分輸出電壓。該電流到電壓轉換器包括:具有第一反饋電路的第一逆變器,其中,該第一反饋電路包括第二諧振電路,以及被耦合到第一逆變器的第二逆變器,其中,該第二逆變器包括具有第三諧振電路的第二反饋電路。
附圖說明
圖1圖示了根據(jù)示例性實施例的有線線路接收機的一部分的簡化框圖;
圖2圖示了根據(jù)示例性實施例的由串聯(lián)連接的初級均衡器和次級均衡器組成的均衡器的簡化框圖;
圖3圖示了根據(jù)示例性實施例的初級均衡器的電路圖;
圖4圖示了根據(jù)示例性實施例的源極負反饋阻抗電路的簡化電路圖;
圖5圖示了根據(jù)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源極負反饋阻抗電路的簡化電路圖;
圖6圖示了根據(jù)示例性實施例的反饋阻抗電路的簡化電路圖;
圖7圖示了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用于具有包括非零電阻和非零電容的源極負反饋電路的均衡器的跨導頻率傳遞函數(shù)的曲線圖;以及
圖8圖示了根據(jù)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具有包括LC諧振電路的源極負反饋電路的均衡器的跨導頻率傳遞函數(shù)的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未經(jīng)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278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