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增溶與同步溶出銀杏內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55511.1 | 申請日: | 2011-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998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韓麗妹;王建新;馬琳怡;張琴;張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1/365 | 分類號: | A61K31/365;A61K9/14;A61P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吳桂琴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同步 銀杏 內酯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增溶與同步溶出銀杏內酯的方法。
背景技術
銀杏(G?inkgo?biloba?L.)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稀樹種之一。銀杏葉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干燥葉。中醫認為銀杏葉的性味甘、苦、澀、平。歸心、肺經。有斂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中醫主要用于治療肺虛咳喘,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等癥。20世紀80年代末期,德、法等國相繼研制出銀杏葉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GbE)各種制劑,其在歐美銷量排于植物藥首位。我國銀杏葉資源十分豐富,國外銀杏制品的原料也主要來源于我國,銀杏葉及銀杏葉標準提取物的出口額占我國中藥材的第一位。但對銀杏葉的研究和利用則滯后于國外。我國目前銀杏葉的主要利用方式為廉價出口銀杏葉及銀杏葉標準提取物EGb761,銀杏葉制劑基本局限于國內銷售。而銀杏葉從原料到提取物到制劑的附加值為1∶5∶100。因此,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銀杏葉資源優勢,加強對銀杏葉有效部位及現代制劑的研究,是推動我國銀杏產業發展、增強我國銀杏制劑的國際競爭力,提高銀杏資源的附加值的關鍵。
萜內酯類有效部位銀杏內酯(包括銀杏內酯A、B、C、J等和白果內酯)是銀杏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迄今在其他任何植物中沒有發現的銀杏特有成分。它是一類專一高效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體拮抗劑,可有效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同時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能減輕腦缺血時體內產生的過多自由基對腦組織造成的損傷。在臨床上可用于冠心病、腦血栓、腦缺血、神經系統疾病和哮喘等病的治療;白果內酯抗PAF作用弱,但具較強的神經保護作用。與傳統銀杏葉提取物相比,銀杏內酯治療作用更加專一,毒副成份更少,使用劑量更小。銀杏內酯有效成分明確,銀杏內酯A、B、C和白果內酯的含量超過90%;藥動學性質清楚,體內分析測定方法較為成熟,具備進行現代制劑研制的基本條件。銀杏內酯現代新制劑的研制成功,必將創造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對于擁有復雜成分且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疾病治療和預防的銀杏內酯而言,固體口服制劑,如片劑、膠囊劑,因良好的患者順應性、簡單的制備工藝、良好的藥物穩定性,將是其最為理想也最易實現的現代制劑形式。但是,研究顯示,銀杏內酯有效部位存在溶解度不佳,會阻礙藥效的發揮,且各成分理化性質具有明顯差異(如銀杏內酯A、B、C和白果內酯的溶解度分別為261.3±9.9、69.5±1.2、481.8±20.6和1389.7±42.9μg/mL)等缺陷,而中藥制劑的療效是多組分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有各成分在體內同步溶出和吸收才能達到相輔相成、協同作用的目的,才能與歷代醫家重視的配伍用藥規律相吻合。因此本發明擬提出一種可增溶與同步溶出銀杏內酯各有效成分的方法,將對銀杏內酯現代新制劑的研制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增溶與同步溶出銀杏內酯的方法。
本發明采用固體分散體技術、包合物技術或微粉化技術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本發明中,所述銀杏內酯為銀杏葉提取物中萜內酯類有效部位,其中銀杏內酯A、銀杏內酯B、銀杏內酯C和白果內酯的總量不低于70%。
本發明所述的采用固體分散體技術增溶與同步溶出銀杏內酯是指藥物中加入適當種類與比例的載體材料,采用熱熔擠出法或研磨法制成銀杏內酯固體分散體。
本發明所述的采用熱熔擠出法制備銀杏內酯固體分散體,其制備過程包括:稱取處方量的銀杏內酯與載體材料混勻或與載體材料及增塑劑混勻,置熱熔擠出設備中,在適當的溫度、轉速條件下,熔化擠出,冷卻,粉碎,過60~120目篩,即得。
其中,熱熔溫度為50~250℃,螺桿轉速為20~100rpm;
其中,載體材料可選自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維酮、聚醋酸乙烯酯-聚維酮混合物、聚乙二醇/聚乙烯醇接枝共聚物或Soluplus中的一種或幾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聚醋酸乙烯酯-聚維酮混合物;
其中,藥物與載體質量比為1∶2~15,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1∶5~10;
其中,增塑劑可選自泊洛沙姆188、聚乙二醇15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Cremophor?RH?40;增塑劑與載體材料質量比為1∶5~1∶20,優選1∶8~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55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