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用于甘蔗收割機的底部切割器組件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55328.1 | 申請日: | 2011-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38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邁克爾·L·海因絲 | 申請(專利權)人: | 迪爾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D45/10 | 分類號: | A01D45/1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湯雄軍 |
| 地址: | 美國伊***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甘蔗 收割機 底部 切割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收割機,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于收割莖桿狀農作物的收割機。
背景技術
在北美市場中的兩種已知類型的莖稈狀農作物是甘蔗和高粱。諸如芒草、能源甘蔗和蘆竹之類的其他莖桿狀或甘蔗狀農作物在生物能源界中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收割甘蔗的過程中,已知的是通過使用單獨的割臺(cutter?head)切斷甘蔗作物的頂部并且允許該作物的頂部簡單地落到地上而截去甘蔗作物的頂部。
高粱是主要的谷物,是最古老的已知農作物之一,在非洲和亞洲的許多地區(qū)作為主食。高粱在美國、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亞和南非是主要的谷物飼料。據(jù)認為高粱在十八世紀引入美國,并且一些人認為是Benjamin?Franklin推出最早的高粱作物。高粱種子是主要春季種植農田作物(如玉米和大豆)中最小的。
甘蔗和高粱都是禾本科成員。甘蔗原產于溫暖的溫帶到熱帶地區(qū),甘蔗具有富含糖的粗壯、有接縫、纖維性莖稈,并且六至十九英尺高。甘蔗能夠將多達2%的入射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質。一旦種植甘蔗,則莊稼可以被收割幾次。每次收割以后,甘蔗長出稱為截根苗的新莖稈。每次連續(xù)收割產生減少的產量,最終導致補種操作。
甘蔗的收割包括在莖桿的底部切割莖、剝葉、將莖砍成一致的長度,以及將莖堆積到運輸裝置中。收割機通常吹動葉子并且葉子回到地上。
甘蔗收割機利用與該收割機的主機架成一體的底部切割器裝置。通過抬升和降低收割機的連接到主機架的主要部分來調整切割高度。切割高度的調整也導致收割機的其余部分(包括操作者的駕駛室)的高度的調整,當由于頻繁調整切割高度而連同操作人員一起向上和向下移動收割機時,這可能引起操作人員的不適。這在使用某種自動底部切割器高度調整的機器上特別有問題。
由巴西的Copersucar提供的裝置在幾年前嘗試從收割機的主機架上分開底部切割器箱體。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底部切割器浮動。底部切割器安裝在具有彈簧的樞轉臂上,允許底部切割器運動。切割盤的底部具有鐘形,用于支撐在地面上,嘗試調節(jié)切割高度。
本領域需要的是用于莖桿植物收割機的底部切割器和一些相關聯(lián)的輥的改善的和高效的高度調節(ji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種形式涉及一種用于收割莖桿狀植物的莖桿的收割機,該收割機包括主機架、底盤、至少一個地面接觸式推進裝置和底部切割器組件。底盤連接到所述主機架。地面接觸式推進裝置連接到所述底盤。底部切割器組件能夠移動地連接到主機架。底部切割器組件包括壓倒輥、粗端抬升輥和/或上喂入輥。底部切割器組件不樞轉地連接到主機架。
本發(fā)明另一種形式涉及一種用于收割莖桿狀植物的莖桿的收割機的莖桿處理部,該收割機具有能夠移動地連接到底盤的主機架。莖桿處理部包括能夠移動地連接到主機架的底部切割器組件。底部切割器組件包括壓倒輥、粗端抬升輥和/或上喂入輥。底部切割器組件還包括軌道組和輪盤組。輪盤組接合軌道組。軌道組連接到主機架和/或底部切割器組件。輪盤組可旋轉地連接到主機架和/或底部切割器組件。軌道組和輪盤組被配置為限制底部切割器組件沿著由軌道組和輪盤組建立的路徑運動。
附圖說明
通過參考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接下來結合附圖的描述,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他特點和優(yōu)點以及實現(xiàn)它們的方式將更加明顯,并且本發(fā)明將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的農業(yè)收割機的實施例的側視圖,具有剪去部分以說明本發(fā)明的底部切割器組件;
圖2是圖1的底部切割器組件的側視圖;
圖3是圖2的底部切割器組件的端視圖;和
圖4是圖2和3的底部切割器組件的頂視圖。
相應的附圖標記貫穿幾個視圖顯示相應部件。在此闡述的例證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并且這種例證不被解釋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迪爾公司,未經(jīng)迪爾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53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