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定量檢測土壤中大腸桿菌的方法及其檢測試劑盒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44298.4 | 申請日: | 2011-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373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曹慧;董麗寧;崔中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Q1/06;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興天 |
| 地址: | 21009***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定量 檢測 土壤 大腸桿菌 方法 及其 試劑盒 | ||
1.一種定量檢測土壤中大腸桿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取土壤,用無菌水稀釋成5個稀釋度,分別取5個稀釋度的稀釋樣品1ml,控溫30℃,用乳糖膽鹽發酵培養基,搖床震蕩培養24h,得增菌液;
(2)取少量增菌液,隔水煮沸10min,常溫靜置30~40min使其充分復性,12000r/min離心1min,得上清液;
(3)取2.5μL上清液作為PCR擴增模板,進行PCR擴增反應,引物序列為:
phoA-1:5’-TACAGGTGACTGCGGGCTTATC-3’,
phoA-2:5’-CTTACCGGGCAATACACTCACTA-3’;
(4)同時擴增PCR產物、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然后進行1%瓊脂糖凝膠電泳,然后染色成像,與陽性對照比較,在684bp處出現特異性擴增條帶者為陽性結果,不出現條帶者為陰性結果;
(5)統計陽性和陰性結果個數,查MPN表計算大腸桿菌個數;計算公式:活菌數/每克土=菌數近似值×數量指標第一位數的稀釋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檢測土壤中大腸桿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稀釋成5個稀釋度的具體操作為:取10g土壤加至90ml水中,震蕩搖勻30min,之后取1ml土壤懸液加至9ml生理鹽水,作為10-2g/mL,再依次進行系列稀釋至10-3?g/mL、10-4?g/mL和10-5?g/mL。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檢測土壤中大腸桿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取少量增菌液的具體操作為:取增菌液1ml加入到1.5ml離心管中,6000r/min離心5min,去除上清,沉淀溶解于200μL無菌雙蒸水中,取其中的50μL進行隔水煮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檢測土壤中大腸桿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PCR反應體系:在25μL反應體系中,10×PCR緩沖液2.5μL,20mmol?/L?Mg2+?2.5μL,2.5mmol/L?dNTP?2.0μL,2.0μmol/L引物1.0μL,2U/μL?Taq?DNA聚合酶0.3μL,補水至25μL。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檢測土壤中大腸桿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PCR反應條件為:94℃預變性7min,94℃變性30s,57℃退火45s,72℃延伸30s,共30個循環;最后72℃延伸5min。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檢測土壤中大腸桿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電泳條件為:先以60V電壓出孔,再以100V電壓電泳30min。
7.一種定量檢測土壤中大腸桿菌的試劑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試劑供量為1次反應及以上的試劑I和試劑II,
試劑I:用于選擇性增菌培養大腸桿菌的培養基,成分為乳糖膽鹽發酵培養基,配方為:蛋白胨20.0g/L,膽鹽3.0g/L,乳糖5.0g/L,溴甲酚紫0.01g/L,pH7.4±0.1;
試劑II:用于MPN計數法中陽性管數確認的大腸桿菌PCR反應體系,試劑供量為1次反應及以上,試劑包括:10×PCR緩沖液、20mmol?/L?Mg2+、2.5mmol/L?dNTP?、2.0μmol/L上游引物、2.0μmol/L下游引物、2U/μL?Taq?DNA聚合酶和雙蒸水;其中,上游引物為phoA-1引物,序列為:5’-TACAGGTGACTGCGGGCTTATC-3’,下游引物為phoA-2引物,序列為:5’-CTTACCGGGCAATACACTCACTA-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農業大學,未經南京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429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海洋石油平臺上部模塊的安裝工藝
- 下一篇:一種調控白念珠菌毒性的因子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