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重型卡車梯形平衡懸架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43429.7 | 申請日: | 2011-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17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獻飛;劉漢如;王延安;柯華亭;王成;何鴻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21/04 | 分類號: | B60G21/04;B60G9/00 |
| 代理公司: | 馬鞍山市金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鵬 |
| 地址: | 243061 安徽省馬鞍山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型 卡車 梯形 平衡 懸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重型卡車,尤其是涉及一種重型卡車的平衡懸架。
背景技術
現有重型卡車,其車架結構合理,整體狀態較穩定,但在裝載量較大、行駛路面較差的情況下,往往會造成平衡懸架系統的平衡軸、推力桿及第五橫梁的損害較多,降低了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重型卡車梯形平衡懸架,不僅結構合理,穩定性好,而且將上推力桿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車架縱梁上,對第五橫梁起到有效的保護,延長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一種重型卡車梯形平衡懸架,包括主縱梁、中橋、后橋、中橋上推力桿、后橋上推力桿、中橋下推力桿、后橋下推力桿、上推力桿支撐塊、平衡軸、中橋上推力桿支座、后橋上推力桿支座、中橋下推力桿支座、后橋下推力桿支座、H形墊板、板簧、平衡軸中間支座和第五橫梁,支架第五橫梁固定安裝在車架的前后主縱梁腹板之間,在前后主縱梁的下方對應位于第五橫梁的左側部位設置中橋,在前后主縱梁的下方對應位于第五橫梁的右側部位設置后橋,在前后主縱梁的下翼板上位于第五橫梁的部位用平衡軸中間支座固定安裝平衡軸,在此平衡軸的前后板簧座上分別用雙U形騎馬螺栓固定安裝板簧,并使前后板簧的左右端段分別對應位于中橋和后橋上的門形板簧架中,在中橋和后橋上表面的中部對稱地分別對應安裝位于同一中心線上的中橋上推力桿支座和后橋上推力桿支座,在中橋和后橋的前后端段底部位于門形板簧架的部位分別對應固定安裝中橋下推力桿支座和后橋下推力桿支座,其特征是:在前后主縱梁腹板的內側面上對應位于第五橫梁的部位用螺栓分別固定安裝上推力桿支撐塊,并使此前后上推力桿支撐塊的豎向中心線相對于中橋與后橋之間(即平衡軸)的中心線向右(即向后橋)偏移20-30mm,二根中橋上推力桿呈前后對稱設置,且此前后設置的中橋上推力桿又呈左端之間開距小而右端之間開距大的等腰梯形,此各中橋上推力桿的左端均與中橋上推力桿支座用銷軸相對應鉸接,各中橋上推力桿的右端則分別與前后設置的上推力桿支撐塊的左接口相對應鉸接;二根后橋上推力桿呈前后對稱設置,且此前后設置的后橋上推力桿又呈左端之間開距大而右端之間開距小的等腰梯形,此各后橋上推力桿的右端均與后橋上推力桿支座用銷軸相對應鉸接,各后橋上推力桿的左端則分別與前后設置的上推力桿支撐塊的右接口相對應鉸接,此外,前后設置的二根中橋上推力桿與前后設置的二根后橋上推力桿又呈對稱設置;二根中橋下推力桿呈前后對稱設置,且此前后設置的中橋下推力桿又呈左端之間開距大而右端之間開距小的等腰梯形,此各中橋下推力桿的左端分別與前后設置的中橋下推力桿支座相對應固定連接,此各中橋下推力桿的右端與平衡軸左側面的前后段用螺栓相對應固定連接;二根后橋下推力桿呈前后對稱設置,且此前后設置的后橋下推力桿又呈左端之間開距小而右端之間開距大的等腰梯形,此各后橋下推力桿的右端分別與前后設置的后橋下推力桿支座相對應固定連接,此各后橋下推力桿的左端與平衡軸右側面的前后段用螺栓相對應固定連接,此外,前后設置的二根中橋下推力桿與前后設置的二根后橋下推力桿又呈對稱設置;
中橋的前后段的徑向中心線呈上抬設置,該中橋的前后段的徑向中心線與水平面之間形成的仰角α均為3.5°—5.5°;后橋的前后段的徑向中心線呈上抬設置,該后橋的前后段的徑向中心線與水平面之間形成的仰角α也均為3.5°—5.5°,在中橋和后橋之間的前后主縱梁的下翼板的上側面上對稱地用弧形加強板固定安裝H形墊板,以增強車架的強度。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重型卡車梯形平衡懸架,結構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將上推力桿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車架主縱梁上,對第五橫梁起到了有效的保護,延長了使用壽命。
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所提出的重型卡車梯形平衡懸架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提出的重型卡車梯形平衡懸架的主剖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提出的重型卡車梯形平衡懸架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所提出的重型卡車梯形平衡懸架的仰視示意圖。
圖4是圖1的左視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342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