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41953.0 | 申請日: | 2011-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93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磊;李微微;沈彬;胡文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5D15/00 | 分類號: | C25D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棒狀短 碳纖維 復合 增強 制備 方法 | ||
1.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對原料短碳纖維的表面進行預處理,包括將原料短碳纖維在200~500℃空氣氣氛下灼燒30min~3h,之后采用去離子水清洗并過濾,將經過上述過濾后得到的短碳纖維放在無水丙酮中浸泡30min~2h,再采用去離子水清洗、過濾,將第二次過濾得到的短碳纖維在空氣氣氛中于80~120℃下干燥,得到表面預處理的短碳纖維;
2)配制常規的電沉積溶液,在所述常規電沉積溶液中加入所述表面預處理的短碳纖維和分散劑,并將短碳纖維分散均勻;
3)在選定的沉積電壓和沉積時間下,25~50℃進行電沉積,并在停止電沉積后將聚集在陰極的沉積物取下,以去離子水清洗,然后在180~200℃下真空灼燒1~3h,即得到“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沉積溶液可為單金屬電沉積溶液或者合金電沉積溶液。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沉積溶液選自鎳、銅、鐵、鉻的電沉積溶液或者它們的合金電沉積溶液。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沉積溶液中短碳纖維的含量為0.05~3g/L,分散劑含量為0.01~2g/L。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劑選自陰離子型分散劑、陽離子型分散劑或非離子型分散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陰離子型分散劑優選十二烷基硫酸鈉或聚丙烯酸鈉;
所述陽離子型分散劑優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或羧甲基纖維素鈉;
所述非離子型分散劑優選聚乙二醇。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積電壓為3~10V,所述沉積時間為5~60min。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包括短碳纖維及沉積在其表面的多個金屬球。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新型“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碳纖維的長度可為0.5mm~100mm,所述金屬球的直徑范圍為10~25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195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