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釩轉爐一次煙氣干法除塵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37078.9 | 申請日: | 2011-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449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紀世昌;王亮;邵遠敬;葛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5/38 | 分類號: | C21C5/38;C21C5/4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萬榮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爐 一次 煙氣 除塵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釩轉爐一次煙氣干法除塵工藝。
背景技術
提釩轉爐主要任務為:一是把含釩鐵水吹煉成高碳含量并滿足下一步煉鋼要求的半鋼;二是最大限度的把鐵水中的釩氧化使其進入釩渣。由提釩轉爐的工藝可知,提釩轉爐產生的煙氣由于一氧化碳濃度較低而不具有回收價值,因此在保證煙氣含塵量排放達標,且保證系統安全的前提下,需考慮利用煙氣中的能量,并盡量做到節水節電。
本發明的提釩轉爐一次煙氣干法除塵工藝正好滿足該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釩轉爐一次煙氣干法除塵工藝,該工藝可使系統安全運行,能使排放煙氣中粉塵含量≤15mg/Nm3。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提釩轉爐一次煙氣干法除塵工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驟:
1)提釩轉爐1爐口處產生的1450℃高溫含塵的煙氣經過汽化冷卻煙道2冷卻至880-920℃,進入蒸發冷卻塔3;
2)在蒸發冷卻塔3內,含塵的煙氣與雙流噴槍系統(雙流體氣霧噴槍)噴出的霧化水液滴發生接觸式換熱,含塵的煙氣在蒸發冷卻塔3內的停留時間不少于4秒(一般為4~6秒);
在蒸發冷卻塔3下部的通過重力及離心力作用對含塵的煙氣進行粗除塵,在蒸發冷卻塔3出口煙氣的溫度被降至248~252℃,經過降溫、粗除塵的煙氣經過第一煙氣管道4進入到高溫布袋除塵器5;
3)在高溫布袋除塵器5內,高溫布袋除塵器的出口的含塵濃度≤15mg/Nm3,經高溫布袋除塵器5精除塵后,煙氣經文氏管流量計6及第二煙氣管道7進入到引風機8內;
4)煙氣經過第三煙氣管道9進入到消聲器10;
5)在消聲器10內對引風機8出口處的煙氣進行降噪處理,要求消聲器消音量≥35dB(A),然后經過第四煙氣管道11進入到放散煙囪12;
6)在放散煙囪12頂部,煙氣經過點火燃燒,燃燒后的煙氣被排放至大氣中,排放時煙氣含塵濃度已達到國家排放標準≤15mg/Nm3;如果在提釩轉爐的吹氧過程中引風機8跳閘或煙氣流量小于設定值(該設定值為75000Nm3/h)持續10秒鐘以上,立即打開氮氣引射裝置,氮氣通過氮氣引射裝置注入放散煙囪;
7)在蒸發冷卻塔3的下部出灰口,被除下來溫度為248~252℃的粗灰經過粗灰卸灰管13、第一氣動插板閥14及第一氣動雙層翻板閥15落到粗灰倉16內;
粗灰倉16的下部安裝有第一星形卸灰閥,當達到高料位時,第一星形卸灰閥啟動開始卸灰;
8)在高溫布袋除塵器5內被除下溫度為248~252℃的細灰經過高溫布袋除塵器的出口下方的第一刮板輸灰機17,細灰被送至高溫布袋除塵器的外部;之后在正常情況下,細灰通過第一細灰卸灰管20、第二氣動插板閥18及第二氣動雙層翻板閥19落至刮第二板輸灰機23,然后經過第二細灰卸灰管24被輸送至螺旋輸灰機25,最后經由斗式提升機26及第三細灰卸灰管27被輸送至細灰倉28;在事故狀態下,細灰通過事故氣動插板閥21及事故卸灰管22落至事故灰倉中;
細灰倉28下部安裝有第二星形卸灰閥,當達到高料位時,第二星形卸灰閥啟動開始卸灰。
步驟6)的設定值為75000Nm3/h。
粗灰倉16的倉壁上安裝有第一流化裝置,并周期性開啟,周期為:開啟10秒,關閉600秒。
所述的粗灰倉16的頂部裝有第一簡易布袋除塵器及第一真空釋放閥。
所述的細灰倉28的倉壁上安裝有第二流化裝置,并周期性開啟,周期為:開啟60秒,關閉600秒。
所述的細灰倉28的頂部裝有第二簡易布袋除塵器及第二真空釋放閥。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其采用了蒸發冷卻塔粗除塵、高溫布袋除塵器精除塵,可保證煙氣中粉塵濃度≤15mg/Nm3,遠低于國家要求排放標準;同時由于系統采用蒸發式冷卻,可節省大量冷卻水,不存在二次污染和污水處理;且系統簡化,占地面積小,便于管理和維護。對比使用靜電除塵器的干法系統,由于使用的是高溫布袋除塵器,絕對避免了系統爆炸,可保證系統安全運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707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測量平板型透明介質折射率的實驗裝置
- 下一篇:一種木薯粉生物質燃料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