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氟喹諾酮類抗菌藥基于理化性質的藥時曲線預測模型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34628.1 | 申請日: | 2011-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632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孫鶴;陳紅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9/00 | 分類號: | 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12201 | 代理人: | 宋潔瑾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喹諾酮類 抗菌 基于 理化 性質 曲線 預測 模型 | ||
1.一種氟喹諾酮類抗菌藥基于理化性質的藥時曲線預測模型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逐步多元線性回歸結合曲線擬合的方法構建,包括如下步驟:
(1) 散點矩陣圖分析;通過SPSS 軟件中的Scatter plot 構建因變量AUC與8個自變量,其包括分子摩爾質量MW,分子摩爾體積MV,極性表面積FPSA,水溶性logS,脂水分配系數logP,pH7.0 下的脂水分布系數logD7.0,3 位羧基的酸性解離度pKa1 以及7位取代基的堿性解離度pKa2 的散點矩陣圖;
(2)FPSA 與AUC 的曲線擬合,通過SPSS 的Curve Estimation 對AUC與FPSA 進行11常用模型曲線擬合;
(3)pKa2 與AUC 的曲線擬合,通過SPSS 的Curve Estimation 對AUC與pKa2 進行11常用模型曲線擬合;
(4) 自變量相關性分析,通過SPSS 的Bivariate Correlation 對8個自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
(5)AUC 模型的構建,包括如下步驟:
a) 逐步回歸篩選自變量;在確定pKa2 與AUC 存在顯著的二次方函數關系基礎上,采用強迫進入法把pKa2 及(pKa2)2 納入方程;采用逐步回歸法Stepwise 篩選其余的7個自變量,包括MW,MV,FPSA,logS,logP,logD7.0 以及pKa1 ;
b) 模型整體評價指標及自相關性分析;
c) 回歸系數檢驗;
d) 模型外變量;
e) 殘差統計量;
f) 模型假設驗證;
g) 模型的預測檢驗;應用所建模型對20種氟喹諾酮類化合物進行AUC預測,以MV,pKa2
及(pKa2)2 為輸入變量,將所得AUC預測值與實驗值做相關性散點圖;
h) 模型驗證;采用逐一剔除法驗證模型預測能力,方法是每次用19種藥物構成的樣本建立AUC模型,然后用建立的模型預測余下的1種藥物的AUC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462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F 電數字數據處理
G06F19-00 專門適用于特定應用的數字計算或數據處理的設備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學,即計算分子生物學中的遺傳或蛋白質相關的數據處理方法或系統
G06F19-12 ..用于系統生物學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動態模型,遺傳基因管理網絡,蛋白質交互作用網絡或新陳代謝作用網絡
G06F19-14 ..用于發展或進化的,例如:進化的保存區域決定或進化樹結構
G06F19-16 ..用于分子結構的,例如:結構排序,結構或功能關系,蛋白質折疊,結構域拓撲,用結構數據的藥靶,涉及二維或三維結構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的,例如:基因型–表型關聯,不均衡連接,種群遺傳學,結合位置鑒定,變異發生,基因型或染色體組的注釋,蛋白質相互作用或蛋白質核酸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