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鉻青銅合金中銀含量的分析測定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23054.8 | 申請日: | 2011-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74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永剛;趙義;楊桂平;鄧予生;薛永慶;任妍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3 | 分類號: | G01N21/33 |
| 代理公司: | 甘肅省知識產(chǎn)權事務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李琪 |
| 地址: | 73090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青銅 合金 含量 分析 測定 方法 | ||
1.一種鉻青銅合金中銀含量的分析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別配制銅溶液、鉻溶液、稀土溶液和銀標準工作溶液,將該銀標準工作溶液制成系列標準溶液,繪制該系列標準溶液的工作曲線,溶解鉻青銅合金試樣,得到溶入試樣的溶液,測定該溶入試樣的溶液的吸光度,然后,計算得到鉻青銅試樣中的銀含量。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鉻青銅合金中銀含量的分析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稱取銀的重量百分比小于0.0010%的純銅10.0000g,置于500mL燒杯中,加50m?L硝酸溶液(1+3),加熱溶解純銅,煮沸,冷卻,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得到銅溶液;
稱取0.5656g干燥的重鉻酸鉀基準試劑,置于250mL燒杯中,用水溶解,加入5mL密度為1.84g/mL?的硫酸,冷卻后,滴加濃度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放置至黃色消失,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混勻,得到鉻溶液;
稱取二氧化鈰0.1228g,置于300mL燒杯中,然后依次加入10mL水、5mL濃度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和15mL密度為1.84g/mL硫酸,加熱溶解二氧化鈰,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得到稀土溶液;
稱取1.0000g純銀,置于200mL燒杯中,加入10mL硝酸溶液(1+3),加熱溶解純銀,煮沸,冷卻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混勻,得到銀標準儲備液;將50.00mL該銀標準儲備液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混勻,得到銀標準工作溶液;
步驟2:取六個100mL容量瓶,在每個容量瓶中分別加入0mL、1.0mL、2.0mL、3.0mL、4.0mL、5.0mL步驟1制得的銀標準工作溶液,每個容量瓶中再加入2mL硝酸溶液(1+3)、步驟1制得的銅溶液2mL、步驟1制得的鉻溶液5mL和步驟1制得的稀土溶液5mL,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配成質量濃度為0μg/mL、0.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系列標準溶液;
步驟3:采用原子吸收儀,以步驟2中質量濃度為0μg/mL的標準溶液為參比,分別測定步驟2中其余五種標準溶液中的銀含量;并根據(jù)測得的該五種標準溶液中的銀含量,采用現(xiàn)有方法繪制該系列標準溶液的工作曲線;
步驟4:稱取0.1000g待測定銀含量的鉻青銅合金試樣,置于200mL燒杯中,先加入8mL硝酸溶液(1+3),再加入1mL密度為1.19?g/mL的鹽酸,加熱溶解試樣,再加2mL密度為1.68?g/mL的高氯酸,繼續(xù)加熱至冒白煙,冷卻,加入10mL水,再補加入2mL硝酸溶液(1+3),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混勻,采用原子吸收儀,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溶入試樣的溶液的吸光度;
步驟5:根據(jù)下列公式,計算步驟4所取鉻青銅試樣中的銀含量:
式中,C表示根據(jù)步驟4得到的溶入試樣的溶液的吸光度自步驟3得到的工作曲線上查得的該溶液的濃度,單位μg/mL;V表示鉻青銅試樣溶液的稀釋體積,單位mL;G表示稱取的鉻青銅合金試樣的重量,單位g。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鉻青銅合金中銀含量的分析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采用TAS-990型原子吸收儀,在波長328.1nm處,測定標準溶液中的銀含量。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鉻青銅合金中銀含量的分析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采用TAS-990型原子吸收儀,在波長328.1nm處,測定標準溶液中的吸光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23054.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