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體相加氫裂化催化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22466.X | 申請日: | 2011-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559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濤;徐學軍;劉東香;王繼鋒;馮小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9/16 | 分類號: | B01J29/16;C10G4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相加 裂化 催化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重質烴類的加氫裂化催化劑的制備方法,特別是高活性高中油型體相加氫裂化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世界范圍內的石油資源不足,原油質量逐年變差,中間餾分油需求量增加,石化產品升級換代以及環保法規愈來愈嚴格,均大大促進了重油輕質化,并構成加速發展加氫技術的強大動力。加氫裂化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原料適應性強,產品方案、目的產品選擇性高、產品質量好且附加值高,可直接生產多種優質石油產品(如汽油、噴氣燃料、柴油、潤滑油基礎油等)和優質化工原料(如苯、甲苯、二甲苯、乙烯等產品生產原料)。
加氫裂化催化劑是一種雙功能催化劑,它同時具有裂化活性和加氫活性,即同時含有酸性組分和加氫活性組分。其中酸性主要是由各種分子篩和/或構成載體的耐熱無機氧化物來提供,酸性組分的性質對加氫裂化催化劑的活性和中間餾分油的選擇性具有很重要的影響。為了滿足對加氫裂解產物的不同要求,需要對催化劑中的酸性組分和加氫活性組分進行適應性調變。面臨著目前工業加氫裂化所加工的原料嚴重的重質化和劣質化的趨勢,提高加氫裂化催化劑的活性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
體相催化劑指與活性組份分散在載體上的負載型催化劑相對,不以非活性的載體為載體。催化劑大部分由活性組分構成,活性組份的含量一般不受限制,有時也稱本體催化劑。與負載型加氫催化劑相比,體相加氫催化劑活性中心密度要高很多,但如何有效地利用高密度的加氫活性中心,使體相催化劑具有高的加氫活性。
與負載型加氫催化劑相比,體相催化劑沒有載體的支撐,其孔道結構完全由活性金屬組元組成,在反應物分子能夠接近的表面均能夠發揮活性作用,因此增加體相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提高活性金屬組元分散性及活性金屬之間的協調性可以提高加氫活性中心的利用率,從而也成為影響體相催化劑加氫活性高低的關鍵。
二十一世紀的煉油工業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同時重視經濟效益、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原則。因此,采用無環境污染的制備方法生產體相催化劑變得更加重要。現有共沉法制備催化劑技術,大多使用NH3·H2O作為沉淀劑,這將產生大量含氨、氮的廢水,對環境造成污染。
US?3954671公開的加氫裂化催化劑,US?4313817公開的加氫轉化催化劑,CN1253988A公開的耐氮型多產中間餾分油的加氫裂化催化劑,CN1253989A公開的重質烴類加氫裂化催化劑,這些催化劑是采用共膠法制備的,所用的堿性沉淀劑都為氨類,雖可獲得用于處理重質烴類多產中間餾分油性能較理想的加氫裂化催化劑,但氨氮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沒有太有效的治理措施。CN101239324A公開了一種共膠法制備高活性、高中油型加氫裂化催化劑的方法,沉淀劑采用弱堿性氨類化合物,仍存在氨氮污染的問題。
CN101172261A公開的是采用偏鋁酸鈉堿溶液為沉淀劑制備加氫催化劑的方法,沉淀作用主要來自偏鋁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這樣在沉淀過程中容易形成較大的沉淀顆粒,催化劑物料的粘結性差,同時引起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和強度有所下降,會對催化劑的使用性能產生影響。
CN1854261A、CN101757931A、CN101733149A、CN101144033A等公開的加氫裂化催化劑由酸性活性組分、加氫活性組分和有機添加物組成,催化劑采用了常規浸漬方法制備。由于受制備方法的限制,催化劑活性有所提高,但由于有機試劑浸漬在催化劑表面并易分解,對煉廠裝置開工時,催化劑干燥和硫化都帶來了許多困難。同時,對于越來越重質化和劣質化的加工原料來說,催化劑活性仍然不能滿足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2246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