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水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17181.7 | 申請日: | 2011-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583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高峰;張超;崔龍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1/72 | 分類號: | C02F1/72;C02F1/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劉國平;顧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水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水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環境中的難降解有機廢水的處理一直是水處理技術中的難點,也是困擾世界各國環境界的重要難題。
近年來,催化氧化技術處理難降解有機廢水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催化氧化技術的機理在于用催化劑與氧化劑結合,在反應中產生活性極強的自由基(如羥基自由基);再通過自由基與有機化合物之間的加合、取代、電子轉移、斷鍵等,使水體中的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氧化降解成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甚至直接降解成為CO2和H2O,接近完全礦化。按催化劑在反應中的形態催化氧化技術又分為均相催化氧化與非均相催化氧化兩種。非均相催化氧化技術由于具有操作簡單、適應pH值范圍較寬,無需頻繁更換催化劑等越來約得到了大家的重視。
例如:CN201077792Y公開了一種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水處理裝置,該處理裝置包括臭氧發生系統(10),氣水混合系統,非均相催化氧化柱(8);非均相催化氧化柱(8)為密閉腔體,下端設有氣水混合層(13),廢水噴射口(7)深入氣水混合層(13)中,氣水混合層(13)上端依次設有承托布水板(15)、非均相催化氧化填料層(16)、出水濾板(17)、出水堰(18)和封閉法蘭(19),在封閉法蘭(19)上方設有尾氣排放口(20)。該裝置采用文丘里管吸收臭氧保證氣水高速混合,再通過廢水噴射口增大臭氧在廢水中的溶解度,保證臭氧高效的處理效果。該裝置結構簡單,并可以提高臭氧的氧化效率,有效減小運行費用。但是,采用該裝置進行廢水處理的處理效率仍然不夠理想高,而且催化劑的更換麻煩。
CN1872730A公開了一種焦化廢水深度處理的工藝,該工藝利用固體催化劑和不產生二次污染的輔助氧化劑對焦化廢水進行深度處理,所述固體催化劑的制備方法為將催化劑載體三氧化二鋁用浸漬液硝酸銅浸漬后取出、干燥、焙燒備用;將焦化廢水經調節池均質后,用污水泵經催化劑吸附柱上部的進水口打入裝置內進行催化氧化反應,凈化達標后由催化劑吸附柱出水口排放,出水口下部是接受器;均質污水pH值為3-7,氧化劑H2O2投加量0.1-0.5ml/100ml廢水,反應時間45-90分鐘。
但是,現有技術尚存在處理效果不高,催化劑更換麻煩等缺點,因而有必要開發出更有效、更方便的方法來處理廢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廢水的處理效果不佳、處理效果不穩定,且催化劑的更換麻煩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并穩定的對廢水進行處理,并可以有效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廢水的處理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在磁場的作用下,將具有磁性的催化劑顆粒懸浮于廢水中,并將廢水與具有磁性的催化劑以及氧化劑進行混合處理,使得處理后的廢水的B/C為≥0.3。
本發明的發明人發現,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使具有磁性的催化劑顆粒懸浮在廢水中,并使廢水和具有磁性的催化劑以及氧化劑進行混合處理,將廢水進行催化氧化處理,可以顯著提高廢水的處理效果,也即,對廢水的處理效果更好,更穩定,并能夠有效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再者,所述方法能夠很好地避免催化劑更換麻煩、以及催化劑顆粒會隨出水流失等問題,且方法更加簡單易行。
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按照本發明,所述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在磁場的作用下,將具有磁性的催化劑顆粒懸浮于廢水中,并將廢水與具有磁性的催化劑以及氧化劑進行混合處理,使得處理后的廢水的B/C為≥0.3。
按照本發明,在磁場的作用下,將具有磁性的催化劑顆粒懸浮于廢水中,使廢水能夠與氧化劑和催化劑進行催化氧化,以對廢水進行催化氧化的過程中,所述磁場的大小能夠保證使具有磁性的催化劑顆粒懸浮于廢水中,使其與廢水充分接觸,而所述混合處理的條件只要能夠保證使處理后廢水的B/C為≥0.3(即,提高廢水的B/C的值)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718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