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城市河湖藻類水華治理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15746.8 | 申請日: | 2011-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24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25 |
| 發明(設計)人: | 仝啟杰;鄭常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和濡水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仝啟杰;鄭常玉 |
| 主分類號: | C02F1/50 | 分類號: | C02F1/50;C02F1/00;A01N43/80;A01N43/64;A01N47/44;A01N25/24;A01P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海淀區阜***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城市 藻類 治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城市河湖治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治理城市河湖水華治理的抑藻劑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近些年來,由于許多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排入湖庫的營養物質不斷增加,致使水體富營養化狀況加劇,進而導致各地水體水華的爆發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嚴重的水華會覆蓋水面,阻止水體中的光合作用及其與大氣的交換,使水中的溶解氧濃度迅速降低,造成水生動植物的死亡以及生態和周邊環境的破壞。同時,水華常使水體中的藻毒素含量嚴重超標,嚴重威脅著地下水安全和人體健康。
我國北方大多數城市河湖水系無論從形式,還是水源補給、水利條件,以及內外影響因素和生態因子等,基本都受人工調控和人為影響。從生態系統理論來講,城市河湖水系是一個人工構造的、結構不穩定的人工水生態系統,這也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規律。在人工生態系統主導的缺水型城市河湖水系中,城市河湖水質現狀已遠遠超出水華發生的營養條件,最低流速條件也得不到滿足,近年來城市河湖水系富營養化導致的水華極易發生,在不采取抑制水華措施的情況下,水華的爆發將不可避免。
目前國內外在湖泊水華防治治理技術方法上,大體可以歸結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物理方法成本高、不經濟,不能從根本上排除營養成分對藻類的刺激作用。比如曝氣增氧設備,要求動力大、費用高,對封閉水體比較有效。解層混合只有在深度是透光區水深兩倍以上的水體中才有效;在水資源緊缺狀況下,大量引水沖刷不可取;收藻設備受動力和活動范圍及效率的影響較大。生物法主要從生態的角度,通過生物間的營養競爭和牧食關系來控制水華。生物方法強調的是從整個生態系統的管理,從營養環節來控制藻類,目前主要采用微生物法防治、食藻生物、水生植物抑制等方法。生物法優點是方法簡單。但是當水體中藻密度過高時,會造成水體內溶氧低,動植物難以生長。同時生物法治理周期長,在嚴重富營養化的城市河湖水體中,難以有效抑制藻類水華的發生。化學法是通過篩選或合成化學藥劑來控制水中藻類的繁殖,將某一種或幾種合成的性能安全的化學產品以安全可靠的劑量進行投放,從而可以迅速達到殺滅藻類的目的,并可在一定時間段內對藻類產生抑制生長的作用。目前最常用、技術最成熟的手段就是化學藥劑的投加。通過投加化學藥劑可以迅速提升水體的景觀效果,但在藥劑的使用上有一定的技巧,否則容易造成藥劑殘留,在改善水環境的同時也能產生二次污染,對水環境造成破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治理城市河湖藻類水華的抑藻劑,并且提供一種使用上述抑藻劑治理城市河湖藻類水華的方法。
本發明所提供的抑藻劑及其使用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城市河湖水體中藻類數量,能夠有效控制城市河湖藻類水華的發生。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手段是:
本發明的抑藻劑為異噻唑啉酮、二氯異氰脲酸鹽或三氯異氰脲酸鹽、鹽酸聚六亞甲基胍和無機鹽的水溶液,所述抑藻劑中異噻唑啉酮、二氯異氰脲酸鹽或三氯異氰脲酸鹽、鹽酸聚六亞甲基胍和無機鹽的質量比為0.5%~5%∶0.1%~2.5%∶0.05%~1%∶0.0001%~0.005%。
本發明還涉及所述的抑藻劑在治理城市河湖藻類水華中的使用方法。
具體的,所述使用方法如下:
汛期內平均每3~15天對治理水體進行投加所述的抑藻劑,遇中雨以上降雨時適當增加投加頻次,每次投加抑藻劑的量為每立方米水體投加0.002~0.05kg。
每次投加抑藻劑的方法為:
將所述的抑藻劑用治理水體中的水稀釋1~10倍加入到塑料材質(如PVC)的桶內,桶的容量根據水上作業船的載重確定,然后作業船以每小時5~15公里的速度航行,將桶內的抑藻劑水溶液以每小時2~15噸的速度用抽水泵噴灑到作業船后的水面上,利用行船產生的水流使抑藻劑均勻擴散到治理水體中。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異噻唑啉酮在水中產生的光轉化作用與藻類細胞中或細胞核酸上的堿基進行反應,從而破壞藻類的生長和繁殖;
(2)利用二氯異氰脲酸鹽或三氯異氰脲酸鹽的氧化作用破壞藻類細胞和藻類細胞中的葉綠素,阻止藻類的光合作用從而抑制藻類的生長和繁殖;
(3)利用鹽酸聚六亞甲基胍破壞藻類細胞壁,破壞藻類細胞壁內外環境的平衡,導致藻類死亡;
(4)利用無機鹽增加所述抑藻劑的穩定性,并促進抑藻劑中各成分的協同增效作用。
本發明與現有化學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和濡水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仝啟杰;鄭常玉,未經和濡水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仝啟杰;鄭常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574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