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封裝電池及具備該封裝電池的電動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03389.3 | 申請日: | 2011-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471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9 |
| 發明(設計)人: | 渡邊稔;河原慎吾 | 申請(專利權)人: | 鋰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50 | 分類號: | H01M10/5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運樸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裝 電池 具備 電動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各種設備的電源中采用的封裝電池。更詳細而言,本發明涉及內置有由多個單電池構成的大容量的電池組的封裝電池及具備該封裝電池的電動車。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作為需要大容量的電力的各種設備的電源,存在各種電源。作為其中之一,已知有具備多個單電池和收容多個單電池的封裝殼體的封裝電池。
近年來,從環境保護的觀點出發,CO2的排出量少的混合動力電動機動車或不排出CO2的電動機動車(以下,將它們統稱為電動車)正在普及,而上述封裝電池被采用作為向這些電動車的驅動源或控制系統供給電力的電源。
然而,在此種封裝電池中,采用可充放電的二次電池作為單電池。但單電池(二次電池)具有伴隨充放電而發熱的傾向。單電池的過度的溫度上升成為單電池的性能下降或壽命短化的原因。
因此,提出有一種封裝電池,其將多個單電池整齊排列而收容在封裝殼體內,并以將這多個單電池夾在之間的方式配置第一及第二流路。
在上述的封裝電池中,以在相鄰的單電池之間形成供氣體通過的通氣間隙的方式配置多個單電池。因此,當向第一流路供給外部氣體等氣體時,氣體從第一流路通過各通氣間隙向第二流路流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由此,在上述的封裝電池中,利用通過通氣間隙的氣體將處于通氣間隙兩側的單電池冷卻,抑制單電池的過度的溫度上升。因此,單電池的壽命不會變短,從而各單電池發揮必要的性能。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0-243461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封裝電池中,由于從第一流路的規定部位向第一流路供給氣體,因此存在無法將第一流路的下游區域的單電池充分冷卻的情況。
具體而言,配置在封裝殼體內的單電池的數目多時,第一流路的流路長度對應于單電池的數目而變長。因此,第一流路的壓力損失隨著從上游側朝向下游側而累積性地增大。即,在第一流路中的壓力損失小的上游區域,較多的氣體流入通氣間隙,但在壓力損失大的下游區域,氣體未充分地向通氣間隙供給。因此,在上述封裝電池中,存在無法將第一流路的下游區域的單電池充分冷卻的情況。
因此,在上述封裝電池中,不僅第一流路的下游區域的單電池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升高,而且在上述封裝電池中,第一流路的上游區域中的單電池和第一流路的下游區域中的單電池的溫度狀態產生不均,因此存在無法使全部的單電池充分地發揮性能的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鑒于這樣的實際情況,其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均等地將多個單電池冷卻,能夠抑制單電池的故障的發生,且能夠使全部的單電池充分地發揮性能的封裝電池及具備該封裝電池的電動車。
本發明的封裝電池具備:
多個單電池;
封裝殼體,其使該多個單電池至少沿第一方向整齊排列并對它們進行收容,
在該封裝殼體內具備:
多個通氣間隙,它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別形成在相鄰的單電池之間;
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它們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與該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配置成將所述多個單電池夾在之間,并且向所述第一流路供給的氣體通過各通氣間隙而向所述第二流路流動;
流量限制機構,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的上游區域,將向所述多個通氣間隙中的與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上游區域相連的通氣間隙流動的所述氣體的流量限制成規定流量。
在此,在本發明涉及的封裝電池中,可以采用如下這樣的結構:
所述流量限制機構是至少具有一個以上的通氣部的板材,其以覆蓋與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上游區域相連的通氣間隙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本發明的封裝電池中,可以采用如這樣的結構:
所述通氣部是沿著所述第一流路排列的多個開口。
另外,在本發明的封裝電池中,可以采用如這樣的結構:
所述封裝殼體具有內壁面,
所述第一流路形成在所述多個單電池中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單電池的列與所述封裝殼體的所述內壁面之間,
所述流量限制機構配置成從所述單電池的列朝向所述封裝殼體的所述內壁面而前端向下傾斜。
另外,在本發明的封裝電池中,可以采用如這樣的結構:
所述封裝殼體內具備沿所述第一方向隔開間隔的多個分隔部,從而將所述封裝殼體內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劃分成多個區域,
在所述多個區域分別整齊排列配置有所述單電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鋰能源日本有限公司,未經鋰能源日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338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