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用的排氣歧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81410.4 | 申請日: | 2011-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6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閆劍韜;莫江紅;王旻璐;黃振霞;李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13/10 | 分類號: | F01N13/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華烽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 地址: | 545007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排氣 歧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排氣歧管,尤其涉及一種發動機用的排氣歧管。
背景技術
排氣歧管(Exhaust?Manifold),是指與發動機氣缸體相連的,將各缸的排氣集中起來導入排氣總管的,帶有分歧的管路。現有的排氣歧管在排氣過程中,常會出現串氣和相干涉的現象,為了克服串氣和相干涉的缺陷,需要對排氣歧管的結構進行一些相應的改進,而這些改進還需要兼顧廢氣再循環(Exhaust?Gas?Recycle,簡稱EGR)系統,導致改進之后的排氣歧管雖然克服了串氣和相干涉的缺陷,也兼顧了EGR系統,但卻使排氣歧管的整體結構復雜化、工藝復雜化,不僅增加了排氣歧管的重量,也提高了裝配的難度,減弱了抗振能力,降低了可靠性。因此,如何在克服串氣和相干涉的缺陷并兼顧EGR系統的基礎上,簡化排氣歧管的結構,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發動機用的排氣歧管。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發動機用的排氣歧管,包括第一排氣通道、第二排氣通道、進氣法蘭、排氣法蘭、廢氣再循環轉接管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與所述進氣法蘭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排氣法蘭連接,所述第一排氣通道、第二排氣通道的進氣端分別與所述進氣法蘭連接,所述第一排氣通道、第二排氣通道的排氣端分別與所述排氣法蘭連接,其中,所述第一排氣通道包括與發動機第一缸體連接的第一排氣管、與發動機第四缸體連接的第四排氣管和第一分叉連接管,所述第一排氣管、第四排氣管的進氣端分別與所述進氣法蘭連接,所述第一分叉連接管的進氣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排氣管、第四排氣管的排氣端連接,所述第一分叉連接管的排氣端與所述排氣法蘭連接,所述廢氣再循環轉接管的進氣端與所述第四排氣管連接,所述廢氣再循環轉接管的排氣端與所述進氣法蘭連接,所述第二排氣通道包括與發動機第二缸體連接的第二排氣管、與發動機第三缸體連接的第三排氣管和第二分叉連接管,所述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的進氣端分別與所述進氣法蘭連接,所述第二分叉連接管的進氣端分別與所述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的排氣端連接,所述第二分叉連接管的排氣端與所述排氣法蘭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位于所述第一排氣管、第四排氣管之間,所述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的管徑均大于所述第一排氣管、第四排氣管。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四排氣管較所述第一排氣管、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靠近所述排氣法蘭。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為L形,所述進氣法蘭垂直于所述排氣法蘭。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廢氣再循環轉接管通過所述進氣法蘭連接有廢氣再循環閥門,所述廢氣再循環閥門連接有進氣歧管。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排氣管、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第四排氣管、廢氣再循環轉接管、第一分叉連接管和第二分叉連接管上均設有隔熱罩支架。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廢氣再循環轉接管上設有凸起的波紋。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氣法蘭上設有至少三個壓入式螺栓。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分叉連接管和第二分叉連接管疊加設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氣法蘭、第一排氣管、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第四排氣管、第一分叉連接管、第二分叉連接管和排氣法蘭均為不銹鋼制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方案,將第一排氣管、第二排氣管、第三排氣管、第四排氣管、第一分叉連接管、第二分叉連接管分別整合為第一排氣通道和第二排氣通道,并通過進氣法蘭和排氣法蘭分別實現進氣和排氣,可以較好的克服串氣和相干涉的缺陷,并簡化排氣歧管的結構,將進氣法蘭和排氣法蘭通過支架連接,可以有效加強排氣歧管的抗振性和可靠性,在第四排氣管和進氣法蘭之間連接廢氣再循環轉接管,在保持廢氣再循環性能的基礎上,簡化了廢氣再循環系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發動機用的排氣歧管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發動機用的排氣歧管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發動機用的排氣歧管的仰視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發動機用的排氣歧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至圖4中的附圖標號為:第一排氣通道1;第二排氣通道2;第三排氣管3;安裝避讓凹槽31;第四排氣管4;廢氣再循環轉接管5;隔熱罩支架6;第一分叉連接管7;第二分叉連接管8;進氣法蘭10;排氣法蘭20;壓入式螺栓201;支架3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141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切削加工中切削用量的預測方法
- 下一篇:一種超高強鋼板的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