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長管道內圓自動拋光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80731.2 | 申請日: | 2011-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00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友東;胡夏夏;劉健;金江鋒;蔣鉅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29/04 | 分類號: | B24B2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黃美娟 |
| 地址: | 310014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道 自動 拋光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長管道內圓自動拋光機。
背景技術
拋光機的主要作用是表面拋光、去毛刺和除氧化皮等,目前外圓拋光技術比較成熟,產品的自動化程度較高,而內圓表面自動拋光機械大多適合長度較小的管道、筒和罐體,或采用拋丸或噴砂等特殊的拋光工藝,設備復雜且成本較高,維護不方便,所以在一些中小型廠家還采用手工拋光,加工時間長,產品的性能和品質較難保證,同時手工勞動量大,工作枯燥,且不利于工人的身體健康。
目前加工直徑范圍較大的自動內圓拋光機占地面積較大,進給由工件轉動實現,加上有的加工產品較大,拋光時工件需轉動,導致能耗較高,與目前的節能降耗要求不相適應,且只能拋光一定長度的直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長管道內圓拋光機占地面積大,加工管道長度受限制和能耗高等問題,能適應一定范圍的管道內徑變化,自動化程度好,加工效率高,且不需要專門的安裝場地的長管道內圓自動拋光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長管道內圓自動拋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在同一根縱向主軸上的拋光機構和行走機構,所述的拋光機構的前后端各連接一個行走機構;
所述的拋光機構由圓周進給機構和拋光夾頭組成;
所述圓周進給機構包括由第一電機驅動的行星齒輪機構,所述的行星齒輪機構以所述的主軸為旋轉軸,所述的拋光夾頭設置在所述的行星齒輪機構的內齒輪上,所述的行星齒輪機構帶動拋光夾頭沿管道圓周運動,實現圓周進給;
所述的拋光夾頭由拋光夾頭調節機構和拋光頭夾持機構組成;所述拋光夾頭調節機構采用齒輪齒條機構,所述的齒條位于拋光頭夾頭升降導桿上,通過手柄旋轉齒輪驅動升降導桿實現拋光頭夾頭升降;所述的拋光頭夾持機構由左右螺旋機構和V形夾頭組成,可夾持不同類型的拋光頭;所述的拋光頭夾頭升降調節機構上的彈性裝置由安裝在升降導桿內的彈簧和滑柱組成,施加拋光所需的壓力;
所述的行走機構主要由自適應管徑機構和長管道軸向進給機構組成;
所述的自適應管徑機構由絲桿螺母機構和連桿機構組成,所述的絲桿螺母機構包括與所述的主軸同軸設置的絲桿和與所述的絲桿配合的螺母,所述的螺母連接有連接支座,所述的連接支座與連桿鉸接;所述的連桿機構包括相互鉸接的支撐桿和所述的連桿,所述的支撐桿一端鉸接在殼體上、另一端通過滾輪緊靠在被拋光的長管道的內壁上,通過旋轉絲桿驅動螺母直線運動,實現支撐桿的張開或收縮,以適應不同直徑管道的拋光要求;
所述的長管道軸向進給機構包括固定在連桿上的第二電機和小輪,所述的第二電機驅動支撐桿上的小輪轉動,推動拋光機在管道內圓中行進,實現拋光機在管道中的軸向進給。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電機通過錐齒輪機構驅動的所述的行星齒輪機構。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當有管道需要內圓拋光時,按拋光要求選擇拋光頭夾緊在拋光頭夾頭上,根據內圓管道直徑調節自適應管徑機構和拋光頭夾頭升降導桿,使之與需要拋光的管道內徑相適應,然后將拋光機放入管道內,啟動拋光機實現管道內圓拋光。
本發明的優點是:管道長度基本不受限制,可以自適用管徑大小,管道不需轉動,能耗較小,自動化程度好,加工效率高,且不需要專門的安裝場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圖
圖1a是圖1的GG向剖視圖
圖2是拋光夾頭升降調節機構示意圖
圖2a是拋光頭夾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拋光夾頭鎖緊機構示意圖
圖4是拋光機軸向進給機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4
所述的長管道內圓自動拋光機,包括連接在同一根縱向主軸7上的拋光機構5和行走機構,所述的拋光機構5的前后端各連接一個行走機構;主軸7上設有聯軸器13;
所述的拋光機構5由圓周進給機構和拋光夾頭18組成;
所述圓周進給機構包括由第一電機15驅動的行星齒輪機構4,所述的第一電機15通過錐齒輪機構16驅動行星齒輪機構,所述的行星齒輪機構4通過連接套管17以所述的主軸7為旋轉軸,所述的拋光夾頭18設置在所述的行星齒輪機構4的內齒輪上,所述的行星齒輪機構4帶動整個拋光夾頭18沿管道3圓周運動,實現圓周進給;所述的行星齒輪機構4與后部行走機構的殼體14之間設有調節手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07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計算機裝置
- 下一篇:獨立光伏發電系統用的最大功率點快速跟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