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78214.1 | 申請日: | 2011-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261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玉東;魏無際;陳東升;陳岐國;楊浦冬;姚曉紅;朱愛根;邵芝祥;周永璋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5 | 分類號: | G01N21/35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郭百濤 |
| 地址: | 21000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接 測定 材料 吸附水 中油 新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油材料吸油量的方法,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屬于環境功能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吸油材料一般具有顯著的疏水吸油性,吸油倍率高,對含油水中的油,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借助吸油材料吸附泄漏油品或凈化含油水,既能達到凈化環境的目的,又能回收油品,同時,吸油材料還可以再生使用。因此,吸油材料在環保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吸油量是吸油材料吸油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一種準確測定吸油材料吸油量的方法,不僅對評價新型吸油材料很重要,而且從使用吸油材料角度考慮,可以在凈化環境前能夠準確地預測吸油材料用量,減少運輸和浪費。評價吸油材料在油中的吸油量(即油中油)是一種直接測定法,比較簡單,也很準確:吸油前吸油材料的質量(w1)與吸油后吸油材料的質量(w2)之差得到吸油量(w2-w1),然后將其除以吸油前吸油材料的質量(w1),即用吸油倍率(w2-w1)/w1來表示,單位為g/g。這一指標的準確性,普遍令人接受和信服。但是,目前對于評價吸油材料吸附水中(包括水面和水下)油的吸油量,有兩種間接測定方法,均以水為基準,所以測試結果誤差大,重現性差。第一種方法為含油水的油濃度差法,以吸附前后含油水濃度的差別間接的得到吸油材料的吸油量。其測試步驟是:首先先分別在吸附前后的含油水中取水樣,然后分別對含油水的水樣進行油濃度分析,經計算間接地得到吸油材料的吸油倍率。該方法應用的雖然比較多,但其誤差大。其誤差主要來自于含油水的取水樣環節,對所取水樣測的油濃度只是所取水樣那一點含油水的油濃度,不能代表全部含油水的油濃度。因為油在水中不是以單一形式存在的,而是以漂浮、懸浮、乳化及溶解的等形式存在,所以它們分布不均勻,濃度有漲落,不同深度的含油水濃度不一致,同一深度不同取樣點的含油水濃度仍不可能相同。只有將含油水進行全分析才能得到準確的油濃度,才能準確地推算出吸油倍率。如果面對大量的含油水,對其進行全分析測定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種方法為水層分離法,即把吸油材料的吸附總量與分離出的水量之差間接的作為吸油量。其測試步驟是:先分別稱量出吸油材料吸附前的質量(w1)和吸油材料吸附后的質量(w2),它們的質量差(w2-w1)為吸附總量,實際上,吸附總量(w2-w1)是吸油材料吸附油水混合物的總質量,然后待水從油水混合物中分層,確定水層的體積和質量w3,將吸附總量減去分出水層的質量w3,繼而得到吸油材料的吸油量(w2-w1)-w3,再將其除以吸油材料吸附前的質量w1,最后得到吸油材料的吸附倍率,即(w2-w1-w3)/w1。這種水層分離法的誤差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一般疏水親油性較強的吸油材料,油水混合物中含油很大,含水量很少(0.002~0.005),以微量的水推斷大量的油必然帶來較大的誤差;其次,操作過程中,如水的揮發、粘附器皿壁等帶來的誤差。另外,油水體系的油層中含有水,水層中含有油(即油中有水,水中有油),特別是當含油水體系中帶有表面活性物質時,油層中含有更多的水,水層中含有更多的油,即水很難徹底從油層里分出來,所以這種水層分離法偏差更大,實際應用的也不多。
因此需要開發一種能夠令人信服、準確評價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及吸油倍率的測定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了現有分析測試技術評價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供了一種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該方法準確度高、重現性好,簡單方便,適用范圍廣,不僅適用于吸油材料吸附水面和水下油,也適用于吸油材料在油中的吸油。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的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A)準確稱取質量為W克吸油材料,放入含油水中吸附后取出,得到吸附了油和水的吸油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82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