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78214.1 | 申請日: | 2011-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261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玉東;魏無際;陳東升;陳岐國;楊浦冬;姚曉紅;朱愛根;邵芝祥;周永璋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5 | 分類號: | G01N21/35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郭百濤 |
| 地址: | 21000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接 測定 材料 吸附水 中油 新方法 | ||
1.一種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準確稱取質量為W克吸油材料,放入含油水中吸附后取出,得到吸附了油和水的吸油材料;
B)將吸附了油和水的吸油材料置于索氏提取器的提取管中,選擇適合油且純凈的提取溶劑進行提取,當提取管上端冷凝器滴下第一滴凝聚液時開始計時,控制凝聚液液滴的下滴速率,提取3小時以后取出,用過量的脫水劑將提取液中的水脫盡,再用提取溶劑將其定容至M?ml,最后運用光譜透射法分析并得到經定容的提取液中的油濃度為C?mg/L,再計算得到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的吸油量和吸油倍率,吸油量=10-3×C×M?mg,吸附倍率=10-6×C×M/W?g/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B)中所述的提取溶劑為分析純四氯化碳或石油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聚液液滴的下滴速率為1~2滴/每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B)中的脫水劑為過量的無水硫酸鈉,將其做成脫水床,讓提取液重復流過脫水床,脫凈提取液中所含的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B)中的光譜透射法為紅外分光光度法,波數3400~2400cm-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測定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量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準確稱取質量為1.0000g地片狀吸油材料,置于含油水中吸附后將其取出,得到吸附了油和水的吸油材料;
B)將吸附了油和水的吸油材料置于索氏提取器的提取管中,選擇150mL四氯化碳分析純為提取溶劑,當提取管上端冷凝器滴下第一滴凝聚液時開始計時,控制凝聚液的液滴速率每秒鐘1~2滴,提取3小時后,取出提取液用過量的脫水劑無水硫酸鈉將其中的水脫盡,再用前述的提取溶劑將其定容至200mL,最后用光譜透射法分析經定容的提取液中的油濃度Cmg/L,繼而計算出吸油材料吸附水中油的吸油量,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吸附倍率,吸附倍率=10-6×C×200/W?g/g,其中光譜透射法為紅外分光光度法,波數3400~2400cm-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821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