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筒倉結構后施工減壓錐的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55069.5 | 申請日: | 2011-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836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明(設計)人: | 余德浩;石立國;袁建華;李太云;李戎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5/02 | 分類號: | E04H5/02;E04G21/02;E04G2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麗巖;田世瑢 |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宣武***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筒倉 結構 施工 減壓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泥廠房中的減壓錐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筒倉結構是水泥廠房中的重要結構,其由于體積大,坡度大,且為高空施工,在其混凝土現澆施工中存在現場操作工藝復雜,實際操作難度大施工工期長,由于大坡度導致混凝土容易離析等施工難點,因此如何運用一種新技術操作簡單、方便能夠更好更快更安全地施工裝置是一個有益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筒倉結構后施工減壓錐的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要解決現有的筒倉結構減壓錐施工中施工周期長,混凝土容易離析,施工質量難以保證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筒倉結構后施工減壓錐的施工裝置,所述減壓錐現澆于已完成的筒倉內,包括先澆錐底環梁、中心錐體和素混凝土錐尖,所述先澆錐底環梁現澆于已完成的筒倉內壁突出的牛腿上,所述中心錐體和素混凝土錐尖分段澆筑,所述已完成的筒倉內壁上預埋有預埋件,所述中心錐體上預留有預留洞口,所述減壓錐的施工裝置包括為施工提供便利的高支模以及配合使用的模板裝置和澆筑裝置;
所述高支模包括自先澆錐底環梁至中心錐體分層設置的錐體內部高支模、支設在先澆錐底環梁頂面至素混凝土錐尖的錐體外部高支模和自先澆錐底環梁底面底部至中心錐體底面頂部依次間隔設置的斜撐桿,所述斜撐桿自減壓錐斜向錐體內部高支模;
所述模板裝置為自先澆錐底環梁底面至中心錐體底面頂部依次分段設置的內模板面板和自先澆錐底環梁頂面至素混凝土錐尖頂部依次分段設置的外模板面板,所述內模板面板和外模板面板之間通過對拉桿B拉結,所述外模板面板之間通過對拉桿A拉結,所述外模板面板外間隔設置有雙鋼管龍骨,所述雙鋼管龍骨之間墊有木方背楞,所述木方背楞和雙鋼管龍骨通過環向外圍箍圍檁,所述內模板面板外設置有雙鋼管龍骨,所述雙鋼管龍骨通過環向圍箍固定;
所述澆筑裝置包括地泵和分段提升的地泵管,所述地泵管與地泵連接,并自中心錐體的預留洞口穿出,掛在已完成的筒倉上的預埋件上,同時隨錐體外部高支模的搭設逐段提升至素混凝土錐尖的頂部。
所述環向內圍箍為環型鋼筋和環型鋼管間隔交替布置。
所述預埋件為預埋短鋼筋或預埋彎鉤。
所述對拉桿A在同一水平面上呈米字分布。
所述先澆錐底環梁和已完成的筒倉內壁之間通過聚苯乙烯板隔開。
所述錐體內部高支模和錐體外部高支模均為立桿和橫桿縱橫綁扎而成,所述立桿和橫桿長度均隨中心錐體坡度而變化。
本發明所述施工裝置用于減壓錐施工的方法如下:
首先,高支模腳手架的支設:對回填土進行夯實處理并澆筑200~300mmC20素混凝土,架體底部墊塊一般采用通長槽鋼進行鋪墊,模板支架每隔2步設置一道十字型水平加固桿;
操作層通道滿鋪腳手板,腳手板兩頭用鐵絲同腳手架管綁扎牢固。安全兜網與水平桿綁扎牢固。
其次,錐體模板施工:中心錐體內外模板面板采用木模板,內外模板面板間設對拉桿,沿錐體斜邊縱橫每隔500mm設置一道對拉桿,內側龍骨縱向方向采用雙鋼管間距500mm布置,環向采用環形鋼筋和環形鋼管間距交叉布置;外側龍骨縱向方向采用雙鋼管間距500mm布置,環向采用環形鋼筋間距500mm布置,背楞采用木方,沿錐體壁方向間距100mm布置,固定于內側環向鋼筋和鋼管上,環梁下部沿錐體斜邊縱橫每隔500mm設置一根斜撐桿,錐體壁下部沿錐體斜邊縱橫每隔1000mm設置一根斜撐桿;錐體頂部實心部分設置3道貫通對拉桿,每道對拉桿呈米字形布置,并用6道鋼筋進行圍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506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