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順序控制雙聯轉向泵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46434.6 | 申請日: | 2011-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24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侯訓波;王建宇;孫樹奎;寇西征;常濤;王旭光;巴根;屈英賢;羅強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創新零部件制造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C11/00 | 分類號: | F04C11/00;F04C14/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 地址: | 116620 遼寧省大連市***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順序 控制 轉向 | ||
1.一種順序控制雙聯轉向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1)、輔泵(2)、中間體(3)和泵軸(4),所述的主泵(1)包括流控閥I(11)、安全閥I(13)、流量控制阻尼孔I(14)、壓力控制阻尼孔(15)、單向閥I(16)、泵體(17)、壓力側板I(18)、葉片I(19)、轉子I(20)、定子I(21)和流控閥彈簧(22),所述的輔泵(2)包括安全閥II(31)、換向閥(32)、單向閥II(33)、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葉片II(35)、轉子II(36)、定子II(37)、壓力側板II(38)、泵蓋I(39)和換向閥彈簧(41);
主泵環形吸油腔(71)與進油口(61)連通、并通過中間體吸油窗口(72)與輔泵環形吸油腔(74)連通,使進油口(61)可同時向主泵(1)和輔泵(2)輸入油介質;
主泵高壓腔(63)通過泵體(17)中的高壓過渡油道(58)、過渡油孔E(57)與流量控制阻尼孔I(14)的入口端連通,經流量控制阻尼孔I(14)產生阻尼后與主泵輸出油腔(64)連通,主泵輸出油腔(64)通過壓力控制阻尼孔(15)與流控閥彈簧腔(65)連通;當安全閥I(13)開啟后,流控閥彈簧腔(65)通過安全閥I(13)左側的彈簧腔、流控閥I(11)中部的小孔和環形槽以及主泵溢油孔(70)與主泵環形吸油腔(71)連通;當流控閥I(11)向右側移動并開啟后,主泵高壓腔(63)通過主泵溢油孔(70)與主泵環形吸油腔(71)連通;當單向閥I(16)開啟后,主泵輸出油腔(64)通過單向閥I(16)與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下方入口端連通,經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產生阻尼后與出油口(62)連通;
輔泵高壓腔(66)通過泵蓋I中的高壓油道(52)與安全閥II(31)右側的入口端連通,當安全閥II(31)開啟后,使安全閥II(31)右側的入口端與左側的彈簧腔連通,并通過輔泵安全閥泄油腔(75)和壓力側板II中的泄油孔(51)與輔泵環形吸油腔(74)連通;當換向閥(32)向左側移動后,輔泵高壓腔(66)通過換向閥泄油開口(77)與輔泵換向閥泄油腔(73)連通,并與輔泵環形吸油腔(74)連通;當換向閥(32)向右側移動后,輔泵高壓腔66通過換向閥輸出油開口(76)及輔泵輸出環形油腔(67)與單向閥II(33)的左側入口端連通,且當單向閥II(33)開啟后,單向閥II(33)的左側入口端通過單向閥II(33)、過渡油孔B(54)、過渡油孔C(55)與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下方入口端連通,經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產生阻尼后與出油口(62)連通,出油口(62)經過渡油孔D(56)與換向閥彈簧腔(69)連通,同時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下方入口端經過渡油孔C(55)、過渡油孔B(54)、過渡油孔A(53)與換向閥定位端油腔(68)連通;當換向閥(32)處于過渡位置時,輔泵高壓腔(66)經換向閥輸出油開口(76)和換向閥泄油開口(77),同時與輔泵輸出環形油腔(67)和輔泵換向閥泄油腔(73)連通。
2.一種順序控制雙聯轉向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1)、輔泵(2)、中間體(3)和泵軸(4),所述的主泵(1)包括流控閥II(12)、流量控制阻尼孔I(14)、壓力控制阻尼孔(15)、單向閥I(16)、泵體(17)、壓力側板I(18)、葉片I(19)、轉子I(20)、定子I(21)和流控閥彈簧(22),所述的輔泵(2)包括換向閥(32)、單向閥II(33)、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葉片II(35)、轉子II(36)、定子II(37)、壓力側板II(38)、泵蓋II(40)和換向閥彈簧(41);
主泵環形吸油腔(71)與進油口(61)連通、并通過中間體吸油窗口(72)與輔泵環形吸油腔(74)連通,使進油口(61)可同時向主泵(1)和輔泵(2)輸入油介質;
主泵高壓腔(63)通過泵體(17)中的高壓過渡油道(58)、過渡油孔E(57)與流量控制阻尼孔I(14)的入口端連通,再經流量控制阻尼孔I(14)產生阻尼后與主泵輸出油腔(64)連通,主泵輸出油腔(64)通過壓力控制阻尼孔(15)與流控閥彈簧腔(65)連通;當流控閥II(12)向右側移動并開啟后,主泵高壓腔(63)通過主泵溢油孔(70)與主泵環形吸油腔(71)連通;當單向閥I(16)開啟后,主泵輸出油腔(64)通過單向閥I(16)與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下方入口端連通,經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產生阻尼后與出油口(62)連通;
當換向閥(32)向左側移動后,輔泵高壓腔(66)通過換向閥泄油開口(77)與輔泵換向閥泄油腔(73)連通,并與輔泵環形吸油腔(74)連通;當換向閥(32)向右側移動后,輔泵高壓腔(66)通過換向閥輸出油開口(76)及輔泵輸出環形油腔(67)與單向閥II(33)的左側入口端連通,且當單向閥II(33)開啟后,單向閥II(33)的左側入口端通過單向閥II(33)、過渡油孔B(54)、過渡油孔C(55)與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下方入口端連通,再經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產生阻尼后與出油口(62)連通,出油口(62)經過渡油孔D(56)與換向閥彈簧腔(69)連通,同時流量控制阻尼孔II(34)下方入口端經過渡油孔C(55)、過渡油孔B(54)、過渡油孔A(53)與換向閥定位端油腔(68)連通;當換向閥(32)處于過渡位置時,輔泵高壓腔(66)經換向閥輸出油開口(76)和換向閥泄油開口(77),同時與輔泵輸出環形油腔(67)和輔泵換向閥泄油腔(73)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創新零部件制造公司,未經大連創新零部件制造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643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冰箱及其門體調節裝置
- 下一篇:反應腔室蓋板及具有該蓋板的反應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