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汽車座椅安全自動調節(jié)機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39587.8 | 申請日: | 2011-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812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蒲榕生;王標;張成木;陳王偉;席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金剛清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427 | 分類號: | B60N2/427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47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座椅 安全 自動 調節(jié)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安全座椅,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汽車座椅安全自動調節(jié)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車輛的增多,近幾年的交通事故發(fā)生率也在上升。當汽車發(fā)生猛烈撞擊時,在一定條件下安全氣囊瞬間打開而保護司機頭部免受撞擊。在有些情況下,瞬間打開的安全氣囊會把人擊昏,此時昏迷的乘員將有可能會被氣囊捂死;在另一些情況下,因車身變形嚴重,司機被夾在方向盤和座椅之間,但是現有的汽車主駕座和副駕座都只有靠手動或電動式進行前后位置的調節(jié),當發(fā)生安全事故時座椅不能自動后移,受傷嚴重的司機此時也無力用手動機構來移動座椅。
2011年6月15日,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號CN?102092320?A公布了“電控全自動汽車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滑架上縱向固定有撞桿發(fā)射筒,撞桿發(fā)射筒的前部安裝有將其筒體的內腔封堵的封堵體,撞桿發(fā)射筒的后部設置有內孔直徑小于撞桿發(fā)射筒內腔直徑的封堵環(huán),在撞桿發(fā)射筒的內腔套裝有撞桿,撞桿是前部的桿體直徑大于其后部的桿體直徑的臺階軸式桿體,撞桿前部的桿體直徑大于封堵環(huán)的內孔直徑,撞桿的前部和后部桿體分別與撞桿發(fā)射筒的內腔和封堵環(huán)的內孔為間隙配合,撞桿的后部與棘爪操作手柄相對應,封堵體的后部有一個開口方向向后并與撞桿發(fā)射筒的內腔縱向一致的盲孔式火藥腔體,在火藥腔體的內腔裝有火藥包,火藥包內有火藥引爆裝置,火藥引爆裝置為直流電引爆裝置,火藥引爆裝置的負極與車體電連接,火藥引爆裝置的正極與觸點連接導線的一端相連接,觸點連接導線的另一端與設置在汽車車體前部并且與車體之間通過絕緣材料固定的碰撞接觸點相連接,在觸點連接導線的兩端之間串接有直流電源。
該發(fā)明利用火藥爆炸產生的動力推動座椅向后移動,但改變了現有座椅的結構,不利于汽車后市場的改裝與銷售。另外由于利用火藥爆炸產生的動力推動座椅向后移動,易發(fā)生不安定爆炸事故,不安全;同時瞬間產生的爆炸沖力會給駕駛員造成二次傷害。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座椅安全自動調節(jié)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汽車發(fā)生交通事故時主駕座和副駕座不能自動向后移動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汽車座椅安全自動調節(jié)機構,其包括用于座椅位置前后調節(jié)的第一滑動機構、用于安全保障的第二滑動機構、推力機構、定位機構、感應驅動機構,它們均直接或通過過渡部件安裝在汽車地板上。所述第二滑動機構安裝在第一滑動機構下部,其滑動部分連接在第一滑動機構上,整體帶動第一滑動機構滑動,其固定部分直接或通過過渡部件固定到汽車地板上。所述推力機構的推力桿上安裝有推力板,所述推力板與第二滑動機構的滑動部分連接,推動第一滑動機構和第二滑動機構的滑動部分。所述定位機構的定位壓緊部分壓在推力桿上,將推力機構鎖止在未推動狀態(tài),定位機構的解壓驅動部分與感應驅動機構相連,由感應驅動機構驅動解壓驅動部分,帶動定位壓緊部分解除對推力機構的鎖止。
采用以上自動調節(jié)機構,事先壓縮推力機構至適當位置,然后用定位機構的定位壓緊部分壓在推力桿上,將推力機構鎖止在未推動狀態(tài)。此后便可以利用座椅位置前后調節(jié)的第一滑動機構使座椅調節(jié)到一個舒適的位置。當車輛發(fā)生嚴重碰撞時,信號經感應驅動機構處理后,驅動定位機構的解壓驅動部分,帶動定位壓緊部分解除對推力機構的鎖止,此時推力機構迅速推動推力板,在推力板的作用下,第二滑動機構的滑動部分向后滑動,從而使整個座椅向后移動。
所述第一滑動機構為現有的汽車座椅使用的手動或電動位置調節(jié)機構。所述第二滑動機構包括上軌道、下軌道和滑槽滾子;上軌道為滑動部分,下軌道為固定部分,上軌道安裝在下軌道上,兩者之間安裝滑槽滾子,保證上軌道在下軌道上的滑動;所述上軌道連接在第一滑動機構的調節(jié)限位齒條底面,所述下軌道通過底板和下安裝支承座固定到汽車地板上。
所述的推力機構采用液壓阻尼推力器,也可以采用電機齒輪齒條機構或氣動氣缸推力器。但優(yōu)選液壓阻尼推力器,因為液壓阻尼的作用,可以保證座椅不會有太大向后的沖擊力,從而保護人體的頸部,避免二次受傷。
所述的定位機構采用夾具上經常使用的可實現快速夾緊的平面搖桿機構,該平面搖桿機構包括底座、定位壓緊臂、連桿和解壓驅動臂,所述定位壓緊臂和解壓驅動臂的一端通過鉸鏈連接在底座上、連桿鉸接在定位壓緊臂和解壓驅動臂的中部之間;所述定位壓緊臂作為定位壓緊部分,作用在推力桿上,所述解壓驅動臂作為解壓驅動部分,與感應驅動機構連接。當汽車發(fā)生劇烈撞擊時,感應驅動機構驅動解壓驅動臂運動,帶動定位壓緊臂解除對推力機構的止定,在推動機構的作用下座椅向后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金剛清泓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市金剛清泓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958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