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初始油體積的退化因數的自動發動機油壽命判斷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35790.8 | 申請日: | 2011-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10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埃里克.W.施耐德;馬修.J.斯內德;戴維.R.斯塔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30 | 分類號: | G01N3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初始 體積 退化 因數 自動 發動 機油 壽命 判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采用基于初始機油體積的退化因素進行自動發動機油壽命判斷的系統。
背景技術
在內燃發動機中,油通常用于潤滑、清理、防腐蝕、改善密封,并通過將熱量從運動部件帶走而冷卻發動機。發動機油通常從基于石油和不基于石油的合成化合物獲得。現代的發動機油主要是通過使用包括碳氫化合物的基礎油(base?oil)和用于各種特定應用的其他化學添加劑混合制成的。在油服役壽命過程中,發動機油會被外來顆粒和可溶污染物頻繁地污染,且其化學性質由于氧化和氮化而變差(退化)。這種污染和退化的常見結果是油失去了其完全保護發動機的能力,由此必須將用過的油更換或替換為干凈的新油。
發動機油通常基于服役的時間、或基于發動機的主車輛行駛的距離來更換。車輛的實際運行狀況和發動機運轉的小時數是在確定何時更換發動機油中比較常用的一些因素。基于時間的間隔用于行駛里程較少但同時會積累較多污染物的短程旅行。這種短程旅行中,油通常不會獲得足夠長時間的完全運行溫度以燒掉冷凝物、過多的燃料和其他會造成“油泥”、“漆膜”或其他有害沉積的污染物。
為了有助于經常進行的油更換,現代發動機通常包括油壽命監測系統,以基于通常造成退化的因素來估計油狀況,如發動機速度和油或冷卻劑溫度。當采用油壽命監測系統的發動機用在車輛中時,自上次油更換以來這種車輛行進的總距離可以是決定油更換的合適時間的額外因素。
發明內容
本文公開一種方法,用于在使用油基且具有油箱的內燃發動機中更換油之前確定剩余油壽命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油基傳輸到發動機并確定經傳輸的油基的體積。該方法還包括確定響應于污染、氧化、和氮化的經確定油體積的退化。該方法額外地包括基于所傳輸油基的退化和經確定的體積來確定剩余油壽命。進而,該方法包括在剩余油壽命達到預定水平時啟動油更換指示器。
該方法還可額外地包括在油更換之后重置油更換指示器,以示出100%的剩余油壽命。確定經傳輸的油基體積的操作、確定經傳輸油體積的退化、確定剩余油壽命的操作和啟動并重置油更換指示器的操作中的至少一個經由相對于發動機設置的控制器來完成。
確定經傳輸油基的體積的操作可包括確定油箱中的油位。這種確定油箱中的液位可以經由設置在發動機上的傳感器來實現。
確定剩余油壽命的操作可包括確定用于每次發動機燃燒事件的轉數。這種確定剩余油壽命可進一步包括使用經傳輸油基的經確定體積來確定所允許的燃燒事件數。
還公開了一種系統,用于確定一定體積的油所允許的剩余油壽命。
在下文結合附圖進行的對實施本發明的較佳模式做出的詳盡描述中能容易地理解上述的本發明的特征和優點以及其他的特征和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發動油壽命監測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流程圖,顯示了用于確定內燃發動機中一定體積油所允許的發動機轉數的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在幾幅圖中對應相同或相似的構件,圖1顯示了自動機潤滑油(automatic?oil)壽命系統5。油壽命系統5配置為用于判斷在油更換之前內燃發動機中所用油的剩余有效或使用壽命。通過油壽命系統5做出的剩余油壽命的判斷包括判斷已定體積的油允許的發動機轉數。
自動機潤滑油壽命系統5包括內燃發動機,其示意性地通過附圖標記10表示和代表。發動機10包括發動機體(engine?block)12。該發動機機體12承裝諸如曲軸14、往復運動的活塞16和連桿18這樣的發動機內部構件。活塞16經由桿18附接到曲軸14,以將燃燒的力傳遞到曲軸并由此讓發動機10旋轉。發動機10的旋轉(其通常以每分鐘轉數(RPM)來衡量)通過箭頭19表示。相應活塞16和桿18之間的、以及桿和曲軸14之間的每個連接部都包括用于平穩且可靠旋轉的合適軸承(未示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579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