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諧振腔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33297.2 | 申請日: | 2011-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84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若鵬;欒琳;劉京京;蘇翠;鐘果;劉堯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P7/06 | 分類號: | H01P7/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諧振腔 | ||
1.一種諧振腔,包括腔體、分別安裝在所述腔體的兩側壁上且均伸入到所述腔體內部的兩個激勵端口,所述兩個激勵端口相向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內放置有至少一個超材料片層,每個超材料片層包括非金屬材料的基板和附著在所述基板上的人造微結構,所述人造微結構為一根導電材料的絲線多次繞行而成的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微結構為所述絲線螺旋形繞行或者蛇形繞行而成的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微結構為所述絲線既有螺旋形繞行又有蛇形繞行而成的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微結構在所述基板上附著所占的面積大于所述基板的面積的3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諧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微結構在所述基板上附著所占的面積大于所述基板的面積的5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片層有多個,相鄰兩超材料片層之間通過機械連接或者粘接的方式成為一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由非金屬的聚四氟乙烯、環氧樹脂、陶瓷、鐵電材料、鐵氧材料、SiO2或者FR-4材料制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微結構由導電材料銀、銅或ITO制成。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片層置于所述腔體內部的正中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內部底面上放置有支撐所述超材料片層的支座,所述支座由透波材料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329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