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介孔硅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21615.3 | 申請日: | 2011-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61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楊軍;高鵬飛;張敬君;周龍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38 | 分類號: | H01M4/3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振東 |
| 地址: | 2002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作 鋰離子電池 負極 材料 介孔硅 復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由介孔硅相、金屬硅化物相和碳相組成的介孔硅復合物,其特征在于,金屬硅化物嵌入介孔硅顆粒中,介孔硅顆粒表面被碳層包覆;硅元素與金屬元素的重量比為2∶3至900∶1;介孔硅顆粒的孔具有2至80nm的尺寸分布。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復合物,其特征在于,硅元素與金屬元素的重量比為2∶1至60∶1。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復合物,其特征在于,硅元素與金屬元素的重量比為8∶3至12∶1。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的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硅化物是CoSi2。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之一的復合物,其特征在于,介孔硅顆粒內部的孔具有2至50nm的尺寸分布。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之一的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層是通過聚合物熱解形成的。
7.根據權利要求6的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選自PVC、瀝青和PAN,或者上述的組合。
8.根據權利要求1至5之一的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層是通過CVD法形成的。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之一的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硅顆粒中還嵌入有石墨或導電炭黑。
10.根據權利要求1的由介孔硅相、金屬硅化物相和碳相組成的介孔硅復合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SiCl4、LiSi合金粉和金屬粉進行球磨;
2)用水洗滌球磨的產品;以及
3)將步驟2)中經洗滌的產品包覆碳層,從而獲得所述介孔硅復合物。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粉是鈷粉。
12.根據權利要求1的由介孔硅相、金屬硅化物相和碳相組成的介孔硅復合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SiCl4和LiSi合金粉進行球磨;
2)用水洗滌球磨的產品;
3)將步驟2)中經洗滌的產品加入金屬氯化物的溶液中,去除溶劑后,在含有氫氣的還原性氣氛中進行熱還原,以及
4)將步驟3)的產品包覆碳層,從而獲得所述介孔硅復合物。
13.根據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氯化物是氯化鈷或其水合物。
14.根據權利要求10至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初始原料的總重量,在步驟1)中還額外加入石墨或導電炭黑一起進行球磨。
15.根據權利要求10至14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球磨之后對球磨的產品進行熱處理。
16.根據權利要求10至1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碳層是通過將經洗滌的球磨產品加入聚合物溶液中,然后進行熱解而實現的。
17.根據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選自PVC、瀝青和PAN,或者上述的組合。
18.根據權利要求10至1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碳層是通過CVD法實現的。
19.一種電極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材料中含有權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或者根據權利要求10至18之一的方法制得的介孔硅復合物。
20.一種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中含有權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或者根據權利要求10至18之一的方法制得的介孔硅復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2161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