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13675.0 | 申請日: | 2011-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55185B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7 |
| 發明(設計)人: | 謝芳吉;王立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立康;江蘇艾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1/0747 | 分類號: | H01L31/0747;H01L31/078;H01L31/18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為;李宇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市北***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異質接面 太陽能電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系有關于一種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尤指涉及一種在硅晶基板鍍制非晶硅薄膜而 形成具有簡易制程特性的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
背景技術
一般具有P-N接面結構的硅太陽能電池,其內部吸收光能后所產生的自由載子(Free Carrier),即電子(Electron)與電洞(Hole),系由P-N接面處的內建電場(Built-in ElectricField)驅動,而分別向負極與正極聚集,遂于電池兩端產生電壓,從而向外部電 路輸出功率。此一傳統的硅太陽能電池制作的一例,系以具有P型電性摻雜的硅基板(P- dopedSiliconWafer),使用堿溶液制作粗紋化表面(TexturedSurface),然后以磷擴 散(PhosphorousDiffusion)方法形成P-N接面。其后經過鍍膜、電極印刷與燒結諸道程 序完成P-N接面太陽能電池。為了提升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工業界提出一種使用非晶 硅薄膜來降低載子的表面再結合速率(SurfaceRecombinationVelocity),以提升開路電 壓(OpenCircuitVoltage)與短路電流(ShortCircuitCurrent),遂而增加光電轉換 效率,較知名的實例系由三洋電機公司(SanyoElectricCo.,Ltd)所研發的異質接面( 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ThinLayer,HIT)硅晶太陽能電池,其轉換效率達到 23%(如參考文獻:E.Maruyama,etal.,“Sanyo'schallengestothedevelopmentof high-efficiencyHITsolarcellsandtheexpansionofHITbusiness,”Conference Recordofthe4thWorldConferenceonPhotovoltaicEnergyConversion(WCPEC-4), Hawaii,May2006;以及PhotovoltaicDevice,USpatent,US2006/0065297Al,2006) 。
其制程系在較低溫,例如200℃的環境成長本質非晶硅層(IntrinsicAmorphous SiliconLayer)于N型硅晶基板的前、后表面,然后于前表面成長P型非晶硅薄膜,于背 面成長N型非晶硅薄膜,致使太陽能電池照光側形成PIN結構,且具異質接面( Heterojunction);而在背光側形成背表面場(BackSurfaceField)結構,且具有異質接 面。這些非晶硅薄膜的成長皆系以電漿化學氣相沉積方式(PlasmaChemicalVapour DepositionMethod)進行。由于非晶硅的導電率較結晶硅為差,上述HIT太陽能電池的前 、后表面各自以濺鍍(Sputter)方式鍍制透明導電層薄膜(TransparentConductive OxideFilm)。此一透明導電層一方面增加載子傳導率,另一方面在前表面亦達到抗反射的 功能。
前述HIT太陽能電池之所以達到高效率的因素系包括硅晶表面的清洗、本質非晶硅層對 硅晶表面的鈍化作用、非晶硅與結晶硅之間的異質接面形成較高開路電壓、以及低溫制程等 。其中低溫制程確保非晶硅不轉變為結晶硅,以保持其寬能隙特性以及異質接面特性。由于 在P型非晶硅與N型結晶硅間具有不連續的共價帶能隙位階差(AbruptCovalenceBand Offset),引起在界面(Interface)的高電位差,遂而減少在接口附近的多數載子數目以 及產生較低的少數載子再結合速率,因而產生較高太陽能電池性能。然而,若以P型非晶硅 直接與硅晶基板接觸,則又會在接口附近生成較多的缺隙(Defect),從而致使太陽能電池 性能降低,故目前研究人員皆建議成長本質非晶硅層于P型非晶硅與N型硅晶基板之間,達 到鈍化上述接口,而保有原有異質接面結構來提升太陽能電池的初衷。一般都認為本質非晶 硅層系以本身具有的氫原子去修補結晶硅與非晶硅界面附近的缺隙,此即鈍化作用。惟在高 溫下,例如300℃以上,氫原子即向P型非晶硅擴散移動,致使前述鈍化功能消減。為了 阻擋這種氫原子擴散移動,三洋電機公司亦提出在P型非晶硅與本質非晶硅層的界面處調整 氫原子含量與硼原子含量的方法。其基本原理系在該接口處形成擴散阻礙區(Diffusion ReducingArea),以減少氫原子擴散(如前述參考文獻:PhotovoltaicDevice,US patent,US2006/0065297Al,200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立康;江蘇艾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王立康;江蘇艾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1367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池充電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具卷線功能的手機或平板計算機充電器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31-00 對紅外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敏感的,并且專門適用于把這樣的輻射能轉換為電能的,或者專門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導體本體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轉換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輻射控制通過該器件的電流的,例如光敏電阻器
H01L31-12 .與如在一個共用襯底內或其上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電光源,如場致發光光源在結構上相連的,并與其電光源在電氣上或光學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