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生物可降解聚酯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183321.6 | 申請日: | 2011-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505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冬云;楊桂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63/16 | 分類號: | C08G63/16;C08G63/7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吳林松 |
| 地址: | 201109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降解 聚酯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生物可降解聚酯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對地球這顆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是日益嚴重,遠遠超出了地球的自我修復能力。其中,最為明顯的是PE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這些塑料使用完被丟棄后,在自然環(huán)境中即使幾十年都不會發(fā)生變化,越來越多的PE塑料廢棄物的堆積已逐漸發(fā)展成為對生物環(huán)境的重大污染,傾倒于海洋中的廢棄塑料對魚類資源及船舶航運造成危害,埋于地下的廢棄塑料阻礙雨水滲漏及農田水土保持。因此減少PE塑料的日常使用,發(fā)展綠色低碳產(chǎn)業(yè),改用生物可降解塑料是人類自救以及防止毀滅的有效途徑。
生物降解塑料,顧名思義,是指使用完成后,可以被微生物等生物體降解的塑料。它的來源可以是可再生的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不可再生的石化資源,但它使用完成后,必須是生物可降解的。其中來自可再生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塑料有淀粉、纖維素、聚乳酸等。來自石化資源的生物降解塑料有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陳壽等,低碳生物塑料,2011,24,2-3。)。在這些生物可降解塑料中,可用來替代PE塑料的主要是脂肪族聚酯,如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等(孫杰等,可降解高分子量聚丁二酸己二醇酯的合成與表征,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06,35,13-16。)。這類聚酯可以通過吹膜等加工過程,得到可替代PE塑料膜的生物可降解薄膜。但是其加工性能很差,而且得到的膜橫向強度很低,如果加入少量多官能團單體得到長支鏈的聚酯產(chǎn)品后,其加工性能有了明顯改善,但是力學性能又有了顯著下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物可降解聚酯,所得聚酯具有優(yōu)異的吹膜等加工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力學性能,特別適用于制備高強度、透明性好、超薄生物可降解薄膜。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上述生物可降解聚酯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采用新型的聚合單體,與脂肪族二元酸、伯羥基脂肪族二元醇共聚,明顯改善原有脂肪族聚酯的加工性能,同時又很好的保持了其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生物可降解聚酯,該生物可降解聚酯具有如下的重復結構單元:
其中:
R1為
R2為
R3為
R4為
n=1~1000,m=1~1000,o=0~11,p=2~13,q=0~11,r=0~10。
R1和R3可相同,也可不同。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生物可降解聚酯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單體a、單體b、單體c及第一催化劑,加入到裝有攪拌裝置和冷凝裝置的燒瓶中,抽真空、充氮氣除去反應裝置中的氧氣,保證酯交換和/或酯化反應在氮氣條件下進行,加熱至反應混合物完全熔化/溶解成均相體系后,控制反應溫度為170~230℃,在攪拌、冷凝條件下進行反應,直至酯交換及酯化反應的副產(chǎn)物達到理論計算量的92%以上(理論計算量為單體a摩爾量的兩倍);
加入第二催化劑,在240~280℃下抽真空至小于500Pa,攪拌0.5~6h,停止反應,得到生物可降解聚酯;
其中:單體a選自脂肪族二元酸、脂肪族二元酯或它們的混合物;單體b為伯羥基脂肪族二元醇;單體c為帶有支鏈的仲羥基脂肪族二元醇;單體c與單體b的質量比為0.01∶1~1∶4;單體a與單體b和單體c的總量的質量比為1∶1~1∶3;第一催化劑或第二催化劑占單體a、單體b和單體c總量的重量分數(shù)為0.001%~0.5%,優(yōu)選0.005%~0.3%;
其中:所述的第一催化劑和第二催化劑為對酯交換和/或酯化具有催化作用的常規(guī)催化劑,如基于下述元素:Ti、Ge、Zn、Fe、Mn、Co、Zr、Mg、Sb、Sn、V、Ir、La、Ce、Li或Ga的金屬化合物。
所述的脂肪族二元酸選自C2~C13的直鏈脂肪族二元酸或C5~C10的環(huán)狀脂環(huán)族二元酸;進一步選自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1,2-環(huán)己烷二甲酸或1,4-環(huán)己烷二甲酸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優(yōu)選丁二酸或己二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8332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