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巴氏微桿菌XJ及應用該菌制備甜菊醇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159563.1 | 申請日: | 2011-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202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育如;玄燕;趙乙萱;劉潤薇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南京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P15/0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盧亞麗 |
| 地址: | 21004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巴氏微 桿菌 xj 應用 制備 甜菊醇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備甜菊醇的新方法,特別是微生物或酶轉(zhuǎn)化甜菊糖苷或懸鉤子苷獲得甜菊醇的方法。屬于藥物原料生產(chǎn)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甜菊糖苷為白色、無嗅的粉末,微溶于乙醇,對熱、酸、堿穩(wěn)定,室溫下的溶解度超過40%(王一凡,?任岱,?周風賢等.?甜菊糖食品中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1997,?7(3):?63-64)。
甜菊糖苷是八種雙萜糖甙的混合物,結(jié)構(gòu)通式見表1,R1和R2位可連接不同種類和數(shù)量的單糖構(gòu)成不同成分,其八種成分分別為:甜菊苷(甙,以下苷與甙同義)、甜菊醇雙糖甙(steviolbioside)、萊鮑迪甙A?(rebaudioside?A,RA)、萊鮑迪甙B?(rebaudioside?B,RB)、萊鮑迪甙C?(rebaudioside?C,RC)、萊鮑迪甙D?(rebaudioside?D,RD)、萊鮑迪甙E?(rebaudioside?E,RE)、杜爾可甙A?(dulcoside?A,Dul?-?A)。其不同種類的糖苷在甜度和味質(zhì)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以RA口感最好,其甜度為蔗糖的300倍,且甜味純正無后味,是非常理想的天然甜味劑。而SS的甜度為蔗糖的200倍并帶有一定的后苦味道,且呈味比蔗糖慢。SS和RA是甜菊葉中主要甜菊糖苷成分,約占總甜菊糖含量的90%(曹強譯,?甜菊糖的特征與有效利用.?杭州食品科技,?1993,?29?(2):?8-11.)。
甜葉懸鉤子苷(又名甜茶,Rubusoside),也稱為甜菊二(雙)糖苷(甙),是我國南方薔薇科(Rosaceae)植物懸鉤子(甜茶)抽提出來的一種貝殼杉烯雙萜苷,分子式C32H50013,分子量642。甜葉懸鉤子苷呈淡黃色或白色粉末,味甜。懸鉤子苷在該植物葉子中的含量較高(>5%),但在植物果實中的含量甚微。懸鉤子苷的化學結(jié)構(gòu)與甜菊苷十分相似,結(jié)構(gòu)上僅相差一個葡萄糖基。用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Megaterium)產(chǎn)生的環(huán)糊精葡萄糖基轉(zhuǎn)移酶對懸鉤子苷進行改性處理,其甜度能得到改進。我國廣西一帶有將甜葉懸鉤子的葉加工成甜茶飲用,當?shù)鼐用襁€有將此植物葉的水浸出液與米粉一起混合制作糕點。懸鉤子苷的糖苷配基是甜菊醇(13-羥基異貝殼杉烯酸),懸鉤子苷可經(jīng)本發(fā)明選育的菌轉(zhuǎn)化得到甜菊醇。
甜菊醇(Steviol)為甜菊苷的苷元,分子具有對映-貝殼杉烯型四環(huán)二萜骨架結(jié)構(gòu),而對映-貝殼杉烯型二萜類化合物大多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如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抗腫瘤等作用(Fuji?K,?Node?M,?Ito?N,?et?al,Terpenoids.?L.?Antitumor?activity?of?diterpenoids?from?Rabdosia?shikokiana?var?occidentalis.?Chem.?Pharm.?Bull.,?1985,?33(3):?1038-1042)。甜菊醇與甜菊糖苷有類似的作用,即抗高血糖等功能,因為它們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甜菊醇生物活性與赤霉素也有相似之處,?與赤霉素的形成有關,可促進赤霉素的生物合成(Kyowa?Hakka?Kogyo?Co?Ltd.Jpn?Kokai?Tokyo?Koho,80,120,794)。甜菊醇對種子的發(fā)芽和芽的生長均有促進作用,?這與赤霉素的生理功效相似。Bearder等發(fā)現(xiàn)甜菊醇在赤霉菌突變體BI-41a的作用下,轉(zhuǎn)變?yōu)槌嗝顾谿A1,?HA19等(JohnR,?Bearder?J,?Colin?M?W.?Phytochemistry,?1975,?14(8):1741)。甜菊醇和赤霉素在植物體內(nèi)的生物合成過程中有相同的前體,?即貝殼杉烯和貝殼杉烯酸,?故它們是同源的。所以,?甜菊醇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可能是通過轉(zhuǎn)化為赤霉素而實現(xiàn),?以赤霉素的生理機能表現(xiàn)出來(柏正武,劉秀芳,徐漢生.?甜葉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應用化學.?1993,?10(4):35-38)。
甜菊醇在酸性條件下不穩(wěn)定,易發(fā)生重排從而變成其同分異構(gòu)體異甜菊醇,所以不能通過甜菊苷酸水解的方法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南京師范大學,未經(jīng)南京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59563.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智能防堵孔振動篩
- 下一篇:一種治療Ⅱ型糖尿病的中藥顆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