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在汽油機上的智能電控供油系統及其供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49013.1 | 申請日: | 2011-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087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石秉鈞;蘇其燦;石惠娜;石文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坤孚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浦沃動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車輛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D41/02 | 分類號: | F02D41/02;F02D41/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陸花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 汽油機 智能 供油 系統 及其 方法 | ||
1.一種應用在汽油機上的智能電控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
該系統包括:
一通過混合氣管路與汽油發動機連接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還設有一電控節氣門開關;
一通過供油管與混合腔連接的燃油腔,所述燃油腔還連接一輸油管和一進氣管,所述供油管上設有一供油管電磁閥,所述進氣管上設有一進氣管電磁閥,所述供油管和進氣管之間連接一設有復數個氣孔的泡沫管,所述泡沫管位于燃油腔內;
一安置在發動機排氣管內用來采集尾氣成分信息的氧傳感器;
一分別與氧傳感器、供油管電磁閥、進氣管電磁閥以及節氣門開關通過電路連接來實現動態調節油氣混合比的電子控制單元;
所述電子控制單元通過電路連接氧傳感器,獲得發動機排放廢氣的數據信息;所述電子控制單元依靠分析該數據信息判斷和控制所述進氣管電磁閥的開閉程度,繼而通過控制進氣管的進氣量來使燃油腔內的汽油在泡沫管內與進氣管內空氣混合并霧化成油氣;所述電子控制單元依靠分析該數據信息判斷和控制電控節氣門開關的開閉程度,繼而通過控制節氣門開關的進氣量調整并優化混合腔內的油氣混合比。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智能電控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腔內還設有一液面感應器,所述輸油管上設有一液面電磁閥,所述液面電子控制單元通過液面感應器發送的信號,控制輸油管電磁閥的開閉程度,繼而控制燃油腔內燃油的存量。
3.根據權利要求1的智能電控供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上設有一與電子控制單元電路連接的供油管電磁閥,所述電子控制單元通過氧傳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供油管電磁閥的開閉程度,繼而控制混合腔內油氣和空氣的混合比例。
4.一種應用在汽油機上的智能電控供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在汽油機上智能電控供油系統,所述智能電控供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首先,汽油通過輸油管進入燃油腔,并通過燃油腔內的泡沫管與進氣管輸入的空氣進行油氣霧化混合,混合后的油氣經過供油管輸入混合腔與經節氣門開關輸入的空氣進行油氣配比混合后送到發動機燃燒;然后,所述電子控制單元通過氧傳感器獲得發動機排放廢氣的數據信息;接著,所述電子控制單元依靠分析該數據信息判斷和控制所述進氣管電磁閥的開閉程度,繼而通過控制進氣管的進氣量來使燃油腔內的汽油在泡沫管內與進氣管內空氣混合并霧化成油氣;最后,所述電子控制單元依靠分析該數據信息判斷和控制電控節氣門開關的開閉程度,繼而通過控制節氣門開關的進氣量調整并優化混合腔內的油氣混合比。
5.根據權利要求4的智能電控供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腔內還設有一液面感應器,所述輸油管上設有一輸油管電磁閥,所述電子控制單元通過液面感應器發送的信號,控制輸油管電磁閥的開閉程度,繼而控制燃油腔內燃油的存量。
6.根據權利要求4的智能電控供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上設有一與電子控制單元電路連接的供油管電磁閥,所述電子控制單元通過氧傳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供油管電磁閥的開閉程度,繼而控制混合腔內油氣和空氣的混合比例。
7.根據權利要求4的智能電控供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并優化混合腔內的油氣混合比是指將所述混合腔內的經過霧化的油氣和經節氣門開關進入的空氣進行充分混合后的燃油混合氣的空燃比調整到1/14.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坤孚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浦沃動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車輛配件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坤孚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浦沃動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車輛配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901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