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應變監測識別受損索松弛索支座廣義位移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143060.5 | 申請日: | 201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30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韓玉林;韓佳邑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99/00 | 分類號: | G01M99/00;G01B21/32;G01B21/02;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9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應變 監測 識別 受損 松弛 支座 廣義 位移 方法 | ||
技術領域
斜拉橋、懸索橋、桁架結構等結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有許多承受拉伸載荷的部件,如斜拉索、主纜、吊索、拉桿等等,該類結構的共同點是以索、纜或僅承受拉伸載荷的桿件為支承部件,為方便起見本發明將該類結構表述為“索結構”。在索結構的服役過程中,索結構的支承系統(指所有承載索、及所有起支承作用的僅承受拉伸載荷的桿件,為方便起見,本專利將該類結構的全部支承部件統一稱為“索系統”,但實際上索系統不僅僅指支承索,也包括僅承受拉伸載荷的桿件)會受損,同時索結構的支座也可能出現廣義位移(例如支座廣義位移指支座沿X、Y、Z軸的線位移及支座繞X、Y、Z軸的角位移;對應于支座廣義位移,支座廣義坐標指支座關于X、Y、Z軸的坐標及支座關于X、Y、Z軸的角坐標),這些變化對索結構的安全是一種威脅,本發明基于結構健康監測技術,基于應變監測來識別支座廣義位移、識別索結構的索系統中的受損索、識別需調整索力的支承索,并給出具體的索長調整量,屬工程結構健康監測領域。
背景技術
支座廣義位移對索結構安全是一項重大威脅,同樣的,索系統的損傷和松弛也將對結構的安全造成不良影響,嚴重時將會引起結構的失效,因此準確及時地識別支座廣義位移、受損索和松弛索(即需調整索力的支承索)是非常必要的。
索結構出現支座廣義位移、受損索和松弛索后會引起結構的可測量參數的變化,例如索結構的變形或應變會發生變化,實際上應變的變化包含了索結構的健康狀態信息,也就是說可以利用結構應變數據判斷結構的健康狀態,可以基于應變監測(本發明將被監測的應變稱為“被監測量”,后面提到“被監測量”就是指被監測的應變)來識別支座廣義位移、受損索和松弛索。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應變監測的、能夠合理有效地識別支座廣義位移、受損索和松弛索的健康監測方法。
依據支承索的索力變化的原因,可將支承索的索力變化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支承索受到了損傷,例如支承索出現了局部裂紋和銹蝕等等;二是支承索并無損傷,但索力也發生了變化,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支承索自由狀態(此時索張力也稱索力為0)下的索長度(稱為自由長度,本發明專指支承索兩支承端點間的那段索的自由長度)發生了變化;三是支承索并無損傷,但索結構支座有了廣義位移,也會引起結構內力的變化,當然也就會引起索力的變化。為了方便,本發明將自由長度發生變化的支承索統稱為松弛索。
技術方案:本發明由兩大部分組成。分別是:一、建立用于識別支座廣義位移、受損索和松弛索的健康監測系統所需的知識庫和參量的方法、基于知識庫(含參量)、基于被監測量等量的監測的、識別索結構的支座廣義位移、受損索和松弛索的方法。二、健康監測系統的軟件和硬件部分。
設索的數量和支座廣義位移分量的數量之和為N。為敘述方便起見,本發明統一稱被評估的索和支座廣義位移為“被評估對象”,給被評估對象連續編號,本發明用用變量i表示這一編號,i=1,2,3,…,?N,因此可以說有N個被評估對象。
本發明的第一部分:建立用于識別索結構支座廣義位移、受損索和松弛索的健康監測系統所需的知識庫和參量的方法、基于知識庫(含參量)、基于實測索結構支座廣義位移的、基于被監測量等量的監測的、識別索結構的支座廣義位移、受損索和松弛索的方法。可按如下方法進行,以獲得更準確的索結構的健康狀態評估。
第一步:首先建立索結構初始健康狀態向量do、建立索結構的初始力學計算基準模型Ao(例如有限元基準模型,在本發明中Ao是不變的)。
索結構“初始健康狀態向量記為do”(如式(1)所示),用do表示索結構(用索結構的初始力學計算基準模型Ao表示)的健康狀態。
?????????????????(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306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