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變壓器油抗析氣性能的方法及生產變壓器油的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56086.6 | 申請日: | 2011-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762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海澄;黃鶴;年成春;王宏德;張華;孫井俠;龐娛;張東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G53/08 | 分類號: | C10G5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蘭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變壓器 油抗析氣 性能 方法 生產 設備 | ||
1.一種提高變壓器油抗析氣性能的方法,該方法以變壓器油溶劑抽出油或變壓器油溶劑抽出油與環烷基變壓器油餾分加氫脫酸油的混合油為原料油,使用糠醛為溶劑,并使部分抽余油或抽余液返回逆流抽提塔進行溶劑精制,塔頂抽余液經汽提回收溶劑后得到的抽余油,再經過液相脫氮精制和白土精制;當以變壓器油溶劑抽出油為原料油時,得到超高壓變壓器油基礎油抗析氣組分;當以變壓器油溶劑抽出油與環烷基變壓器油餾分加氫脫酸油的混合油為原料油時,得到超高壓變壓器油基礎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方法,其中,所述部分抽余油或抽余液從抽提塔的溶劑入口下部至原料油入口進入抽提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返回抽提塔的溶劑抽余油或抽余液與原料油的質量比為:0.1至2.0∶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溶劑精制的條件為:塔頂溫度40℃至60℃、塔底溫度30℃至40℃,溶劑與所述原料油的質量比為1.0至3.0∶1。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相脫氮使用的脫氮劑量為溶劑抽余油的0.3質量%至1.0質量%,所述白土精制使用的白土量為溶劑抽余油的5質量%至10質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變壓器油抗析氣組分與普通變壓器油基礎油按照質量比為1∶2至6的比例混合得到超高壓變壓器油基礎油。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變壓器油溶劑抽出油與環烷基變壓器油餾分加氫脫酸油的混合油中,變壓器油溶劑抽出油與環烷基變壓器油餾分加氫脫酸油的質量比為3.0∶7.0至1.0∶1.0。
8.一種生產變壓器油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設備是由抽提塔(1)、抽出液蒸發塔(2)、抽出液汽提塔(3)、抽余液汽提塔(4)、溶劑罐(5)、脫氮電沉降罐(6)、白土精制單元(7)和溶劑干燥塔(8)構成,其中,
抽提塔(1),該塔的下部設置有原料油入口,上部設置有溶劑入口;頂部設置有抽余液流出口;底部設置有抽出液流出口;該塔的溶劑入口下部至原料油入口設置抽余油入口或抽余液入口,該入口與抽余液汽提塔(4)底部的抽余油流出口或與抽提塔(1)的抽余液流出口連接;
抽出液蒸發塔(2),該塔的下部設置有抽提塔(1)的抽出液入口,該抽出液入口與抽提塔(1)的抽出液流出口連接,頂部設置有溶劑流出口,底部設置有抽出液流出口;
抽出液汽提塔(3),該塔的下部設置有抽出液蒸發塔(2)的抽出液入口,該抽出液入口與抽出液蒸發塔(2)的抽出液流出口連接,頂部設置有濕溶劑流出口,底部設置有抽出油流出口;
抽余液汽提塔(4),該塔的下部設置有抽提塔(1)的抽余液入口,該抽余液入口與抽提塔(1)的抽余液流出口連接;頂部設置有濕溶劑流出口;底部設置有抽余油流出口,當采用抽余油返回抽提塔1時,該抽余油流出口與抽提塔1的抽余油入口連接;
溶劑罐(5),該罐的頂部設置有溶劑入口,該溶劑入口與抽出液蒸發塔(2)、溶劑干燥塔(8)的溶劑流出口連接;該罐的底部設置有溶劑流出口,該溶劑流出口與抽提塔(1)的溶劑入口連接;
脫氮電沉降罐(6),該罐的下部設置有抽余油入口,該抽余油入口與抽余液汽提塔(4)的抽余油流出口連接;頂部設置有脫氮油流出口;底部設置氮渣流出口;
白土精制單元(7),該單元的上部設置有脫氮油入口,底部設置有白土精制油流出口,所述脫氮油入口與脫氮電沉降罐(6)的脫氮油流出口連接;
溶劑干燥塔(8),該塔的上部設置有濕溶劑入口,該濕溶劑入口與抽出液汽提塔(3)和抽余液汽提塔(4)的濕溶劑流出口連接;該塔的底部設置有溶劑流出口,該溶劑流出口與溶劑罐(5)的頂部的溶劑入口連接,該塔的頂部設置有廢液流出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5608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