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及其保險脫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32002.5 | 申請日: | 2011-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056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05 |
| 發明(設計)人: | 康俊遠;林海雄;謝海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9C45/40 | 分類號: | 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暉 |
| 地址: | 5103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具 螺紋 脫模 機構 及其 保險 方法 | ||
1.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驅動機構、保險機構、傳動機構、螺紋型環和螺紋型芯,所述保險機構包括聯軸器、調節裝置、彈性裝置和定位銷,所述聯軸器的一端與驅動機構連接,其另一端設有與傳動機構配合的內孔;聯軸器上還設有通孔槽,通孔槽設置于所述內孔的端部,并與內孔垂直設置,且所述通孔槽、內孔相互貫通;所述定位銷沿垂直于聯軸器的方向設置在通孔槽內,并通過彈性裝置與調節裝置連接,調節裝置套接在聯軸器外周;傳動機構的一端伸入內孔內與定位銷連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螺紋型環處,且與螺紋型環連接,螺紋型環套接在螺紋型芯外周,螺紋型芯對應模具型腔設置;所述驅動機構與模具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槽為沿平行于聯軸器軸面徑向的方向貫穿聯軸器的孔槽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銷的長度比通孔槽的深度大4cm~10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聯軸器在與驅動機構連接的一端設有螺紋內孔,并與驅動機構通過螺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為一套接在聯軸器外周的調節螺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裝置為一彈簧,彈簧的一端與定位銷連接,另一端與調節裝置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齒條、第一齒輪、齒輪軸和第二齒輪,齒條的一端與聯軸器的內孔配合連接,并與定位銷連接,其另一端與第一齒輪嚙合連接;第一齒輪的內孔與齒輪軸的軸端配合連接,齒輪軸的齒輪端與第二齒輪嚙合連接,第二齒輪的內孔與螺紋型環外周配合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的齒條延伸至模具外,且驅動機構、保險機構均設置于模具外。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螺紋脫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液壓缸、支撐座和活塞桿,活塞桿的一端與液壓缸連接,另一端與聯軸器連接;所述支撐座固定在模具外壁上,液壓缸連接在支撐座上。
10.由權利要求9所述機構實現的保險脫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塑機向模具內注射熔融塑料,待熔融塑料成型為熔融塑料成型件后,模具的動模與模具的定模從分型面分開;同時,驅動機構的活塞桿伸出,活塞桿、聯軸器、齒條三者依次相接;活塞桿的傳動帶動齒條水平運動,齒條與第一齒輪嚙合,以帶動第一齒輪轉動,第一齒輪帶動齒輪軸轉動,齒輪軸帶動第二齒輪轉動,帶動螺紋型環轉動,進而帶動螺紋型芯轉動,熔融塑料成型件就會沿著軸向退出,實現熔融塑料成型件的螺紋脫模;當螺紋型芯移動到位并碰到模具型腔內的型腔壁后,這時螺紋型芯運動到了死點,并產生反向作用力,當反向作用力大于保險機構的彈簧的壓力時,彈簧被壓縮,此時驅動機構的活塞桿繼續伸出,定位銷在聯軸器上的通孔槽內向所述內孔方向滑動,但齒條不運動,以使螺紋型芯停止運動,實現保險脫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3200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架伸縮式懸臂數控機床
- 下一篇:外圓自動磨管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