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倒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021806.5 | 申請日: | 2011-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149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06 |
| 發明(設計)人: | 雍歧衛;蔣仕章;蔣明;左永剛;楊建勇;葉有義;何德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5D90/00 | 分類號: | B65D90/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劉小紅 |
| 地址: | 401311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倒箱裝置,尤其是一種不需人工倒箱和不受空間條件限制的自動倒箱裝置。
背景技術
在工農業生產過程中,常常有大量物品或工件需要裝箱并頻繁向箱內取出和存放。當這些物品或工件數量較大、所需箱子較多時,為減小占地空間或搬運,則一般就將箱子堆碼,常規的堆碼方法采用箱子之間直接堆放,而這種堆碼方式對取放各箱內物品或工件帶來不便,需要將集裝不需要的物品或工件的箱子搬離,才能夠取到想要的物品或工件,有時受空間條件限制,甚至需要將集裝不需要的物品或工件的箱子搬離很遠,這樣即費時費力,還會增加勞動成本。這樣的情況在運輸行業非常常見,車廂或集裝箱內集裝的箱子中存放的為不同內別的物品或工件,然而沿途根據客戶需要而針對集裝不同物品或工件內箱子的物品或工件取放就比較費時費力,工人勞動強度大,勞動成本也高。同樣的情況,大型工廠也會遇見,尤其是對檢驗和集裝工作而言。
然而,現有技術還沒有任何一種裝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即現有還是靠人工勞動,來實現對集裝箱中貨物的存放和取出,其費時費力,工人勞動強度大,勞動成本也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不需人工倒箱和不受空間條件限制的自動倒箱裝置。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自動倒箱裝置,包括集裝至少兩層相同箱體的框架,每層的箱體沿框架內縱向排列,每只箱體底部的兩端由框架兩端縱向內側同層的滾輪組成的托軌支撐;
每層箱體的上方或下方設置有水平傳送機構,所述水平傳送機構包括水平電機及由水平電機通過絲桿帶動的推拉塊;
在框架的前后端設置有同步升降機構,所述同步升降機構由兩組分別設置在框架兩側前后端的升降機構同步運行構成,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電機、及由升降電機通過鏈輪帶動的升降纜繩,升降纜繩的前端連接垂塊及位于待上升箱體一端底部的托鉤,升降纜繩的另一端縱向穿過框架及滑輪,在框架的后端一側連接另一垂塊及位于待下降箱體一端底部的托鉤;
在箱體的垂直提升路徑中,由第二層箱體開始,在托軌的前端的框架兩側立柱的等高處,設置有隨箱體上升擠壓而收縮的托銷;
所述水平輸送機構和同步升降機構均由PLC控制器控制。
每次移動箱體的步驟是:較低一層的水平傳送機構首先由水平電機通過絲桿帶動的推拉塊將該層縱向第一位的箱體向后推拉一個箱體厚度的距離,使該層末位的箱體向后移而位于升降機構的托鉤上,然后推拉塊復位,在該層留出一個空位;同步升降機構工作,將前述水平移出的箱體通過托鉤提升至較高層,并由托銷支撐,同時升降機構在框架的后端部分同步下降將該較高層縱向第一位的箱體移送至較低層的空位,同步升降機構復位;較高層的水平傳送機構的推拉塊將該層縱向末位的箱體向前推拉一個箱體厚度的距離,使該層第一位的箱體前移而位于升降機構的托鉤上,然后推拉塊復位。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而具有的優點是:實現了自動倒箱,同時也不受空間條件限制。
附圖說明
本發明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兩層結構實施例的框架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托銷與升降導軌連接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兩層結構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工作狀態的又一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四層結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安裝在汽車底盤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圖6所示兩層結構中的PLC控制器的電路控制圖。
圖中:A、框架;B、水平輸送機構;C1~C2、電機;D、滾輪;E、同步升降機構;F、升降導軌;G1~G2、托鉤;H、托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2180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