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壓控制式汽車副制動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93287.0 | 申請日: | 2010-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802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軍;宋正臣;吉建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正臣;王軍 |
| 主分類號: | B60T13/26 | 分類號: | B60T13/26;G09B9/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301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壓 控制 汽車 制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壓控制式汽車制動系統領域,具體是一種氣壓控制式汽車副制動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行車制動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使行駛中的汽車減速、停車,使下坡行駛的汽車速度保持穩定,是汽車最重要的安全保障系統。特別是用于駕駛員培訓的教練車,行車中在遇到情況需要采取制動,而學員沒有實施制動時,需要教練員及時采取制動。對于教練車需要增加用于教練員應急使用的制動操縱裝置(副制動裝置),其他車輛也可根據需要加裝副制動裝置。目前汽車采用的副制動裝置多為機械控制式,即副制動踏板通過桿件或拉線與汽車的主制動踏板相連,教練員(或副駕駛座位人員)操縱副制動踏板經桿件或拉線控制主制動踏板進行工作。此類結構安裝不便;產生運動干涉和彈性變形使操作滯后且不靈活;會干擾駕駛員操作;影響駕駛室內簡潔;有些車型難以或不能布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氣壓控制式汽車副制動裝置,提高了汽車副制動裝置的可靠性和操作性的同時,駕駛室內較為簡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氣壓控制式汽車副制動裝置,由副制動閥、制動閥下腔三通、制動閥上腔三通、雙通單向閥I、雙通單向閥II和副制動氣壓管路組成;
氣壓控制式汽車制動系統的主儲氣筒的前腔出氣口通過氣管與制動閥下腔三通的一端連接,制動閥下腔三通的另兩端通過氣管分別與制動系統的主制動閥的下腔進氣口、副制動閥的下腔進氣口連接;
氣壓控制式汽車制動系統的主儲氣筒的后腔出氣口通過氣管與制動閥上腔三通的一端連接,制動閥上腔三通的另兩端分別通過氣管與制動系統的主制動閥的上腔進氣口、副制動閥的上腔進氣口連接。
氣壓控制式汽車制動系統的主制動閥的下腔出氣口、副制動閥的下腔出氣?口分別通過氣管與雙通單向閥II的一個對應進氣端連接,雙通單向閥的出氣端通過氣管與快放閥連接,快放閥與前制動氣室連接;
氣壓控制式汽車制動系統的主制動閥的上腔出氣口、副制動閥的上腔出氣口分別通過氣管與雙通單向閥I的一個對應進氣端連接,雙通單向閥的出氣端與后繼動快放閥連接,繼動快放閥與制動系統的后制動氣室連通。
注:不同車型原制動系統零部件會有差異,但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裝配使用。如:儲氣筒不分前后腔,而是配有兩個儲氣筒分別對應。
上述技術方案是在原有的雙回路氣壓控制式行車制動系統中,增加了一套與原車制動控制裝置并聯的制動裝置,其中所采用的雙通單向閥、三通、副制動閥(串聯雙腔制動閥)均為公知產品(可根據不同車型選配)。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及效果:
本實用新型在行車主制動不實施的前提下,操作副制動踏板能有效地對汽車實施并控制制動。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原汽車結構的基礎上,與原汽車制動裝置并聯安裝,不影響原汽車制動系統部件的正常裝配。與現有機械控制式的副制動技術相比,具有主、副制動系統不會發生干涉、構造簡潔、拆裝便捷等特點;操縱性和安全可靠性明顯提高。經檢測線臺架制動性能檢驗,制動力、制動力平衡及制動協調時間均與原車主制動系統一致;經路試制動性能檢驗,制動距離、平均減速度和制動穩定性與原車主制動系統無差別。
另外,在行車制動系統主控制閥失效時,通過副制動系統的工作仍能實現汽車正常的制動過程,從而整車制動系統的可靠性得以提高,更好地保證了行車安全。
本實用新型適合采用氣壓控制式行車制動的各類汽車,特別是駕駛教練車安裝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氣壓控制式汽車制動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原氣壓控制式汽車制動系統的示意圖;
圖3是雙通單向閥的剖視圖,其中,A1、A2-進氣口,B-出氣口,28.殼體,29.閥芯。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正臣;王軍,未經宋正臣;王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932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型高運量運輸軌道系統
- 下一篇:車輛剎車誤踩油門智能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