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三輪車轉向控制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17177.6 | 申請日: | 2010-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421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長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營蒙德金馬機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3/02 | 分類號: | B62D3/02;B62D7/00 |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華頌 |
| 地址: | 257336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輪車 轉向 控制 機構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動車方向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三輪車轉向控制機構。?
二、背景技術
傳統機動車方向控制系統一般通過方向把直接與前叉相連接,這種控制方式為傳統機動車的方向控制發揮了作用,但其同時也存在著如下的缺點或不足:1、轉向力矩小,操縱不方便;2、駕駛舒適性差,高速時前輪晃動,車把抖動;3、高速時轉彎易翻車等缺點。?
三、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三輪車轉向控制機構。
其技術方案是:包括車架前叉立管1、連接臂2、方向機立柱外體4、軸承5、方向機立柱內體6、方向機立柱支臂7、第一球頭8、調整桿9、第二球頭10、C型連接板11、前懸支臂12、前懸支臂中心套13、主軸承14、螺母15和前懸中軸16。所述車架前懸立管1通過連接臂2與方向機立柱外體4固定連接;方向機立柱內體6通過軸承5活體連接在方向機立柱外體4內,方向機立柱內體6與方向機立柱支臂7的一端固定連接,方向機立柱支臂7的另一端與第一球頭8的一端活體連接,第一球頭8的另一端通過調整桿9與第二球頭10的一端相連接,第二球頭10的另一端與C型連接板11活體連接;C型連接板11的一端通過前懸支臂12與前懸支臂中心套13固定連接;前懸支臂中心套13通過主軸承14、螺母15與前懸中軸16活體連接。?
其中,所述車架前叉立管1為兩端封堵、側面設有垂直豁口的筒體式結構,前懸支臂12通過垂直豁口處連接前懸支臂中心套13。所述C型連接板11為半圓狀結構。所述連接臂2上設有連接法蘭3。?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優點:1、結構簡單;2、行駛平穩;3、操作輕便舒適;4、性能穩定安全。?
四、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一種三輪車轉向控制機構,包括車架前叉立管1、連接臂2、方向機立柱外體4、軸承5、方向機立柱內體6、方向機立柱支臂7、第一球頭8、調整桿9、第二球頭10、C型連接板11、前懸支臂12、前懸支臂中心套13、主軸承14、螺母15和前懸中軸16。所述車架前懸立管1通過連接臂2與方向機立柱外體4固定連接;方向機立柱內體6通過軸承5活體連接在方向機立柱外體4內,方向機立柱內體6與方向機立柱支臂7的一端固定連接,方向機立柱支臂7的另一端與第一球頭8的一端活體連接,第一球頭8的另一端通過調整桿9與第二球頭10的一端相連接,第二球頭10的另一端與C型連接板11活體連接;C型連接板11的一端通過前懸支臂12與前懸支臂中心套13固定連接;前懸支臂中心套13通過主軸承14、螺母15與前懸中軸16活體連接。?
其中,所述車架前叉立管1為兩端封堵、側面設有垂直豁口的筒體式結構,前懸支臂12通過垂直豁口處連接前懸支臂中心套13。所述C型連接板11為半圓狀結構。所述連接臂2上設有連接法蘭3。?
方向機立柱內體6上安裝方向盤或方向把,當轉動方向機立柱內體6時帶?動方向機立柱支臂7前后運動,方向機立柱支臂7通過第一球頭8、調整桿9、第二球頭10帶動C型連接板11運動,C型連接板11通過前懸支臂12與前懸支臂中心套13固定連接,前懸支臂中心套13通過主軸承14與前懸中軸16活體連接。當C型連接板11運動時通過前懸支臂12帶動前懸支臂中心套13左右運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營蒙德金馬機車有限公司,未經東營蒙德金馬機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1717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副車架及采用該副車架的載重車輛
- 下一篇:牽引平臺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