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童車用減緩前后撞擊的減震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60648.2 | 申請日: | 201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214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徐欽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欽英 |
| 主分類號: | B62B9/18 | 分類號: | B62B9/18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王挺 |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童車 減緩 前后 撞擊 減震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童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童車用減緩前后撞擊的減震機構。
背景技術
由于兒童身體的各個方面都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其抗震能力極其有限,甚至有些較小的震動都有可能會對兒童造成不小的傷害,因此市場上現有的童車大多都在前輪組以至后輪組處設置有上下減震裝置,當路面凹凸不平時這種上下減震裝置能夠在豎直方向上提供有效的緩沖作用。然而當童車在前后方向上發生碰撞時,上下減震裝置不能發生作用,也沒有其他有效的手段對前后方向上的碰撞提供緩沖以對兒童加以保護,因此現有的童車需要加以改進。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童車用減緩前后撞擊的減震機構,其能夠提供前后方向上的減震功能,以緩減因意外碰撞而可能產生的對嬰童的損傷,以消除安全隱患。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童車用減緩前后撞擊的減震機構,本減震機構包括與前車輪相連的前車架和與后車輪相連的后車架,前車架與后車架相連組成一個完整的車身,前車架與后車架的連接之處設置有減震彈簧。
由于童車的前車架與后車架的連接之處設置有減震彈簧,因此當童車在前后方向上發生意外碰撞時,減震彈簧產生形變以吸收碰撞能量,由此產生緩沖作用并對童車中的嬰孩提供有效的保護。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且保護性能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減震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前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減震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前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一種童車用減緩前后撞擊的減震機構,本減震機構包括與前車輪相連的前車架10和與后車輪相連的后車架20,前車架10與后車架20相連組成一個完整的車身,前車架10與后車架20的連接之處設置有減震彈簧30。
為明確起見,本文中在此規定前、后方向的具體含義:所述的前方即為童車的車頭方向,后方即為童車的車尾方向。
前車架10有多種實現方式,其基本目的是形成一個框架,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如圖1、3所示,所述的前車架10包括兩根平行且等長的前軸11,前軸11與前車輪相連,且前軸11的軸向沿車身的長度方向設置,前軸11之間設有連接彼此的前連桿12。
同樣的,如圖1、3所示,所述的后車架20包括兩根平行且等長的后軸21,后軸21與后車輪相連,且后軸21的軸向沿車身的長度方向設置,后軸21之間設有連接彼此的后連桿22,所述的后軸21與前軸11相連且二者之間設置有減震彈簧30。
減震彈簧30的設置方式也有多種實現方式,比如采用套管將前軸11的后端與后軸21的前端連接起來,并將減震彈簧30設置在套管中即可,則當童車的前后方向發生碰撞時,前軸11的后端與后軸21的前端均對減震彈簧30產生擠壓作用,以此提供緩沖作用以實現對童車中嬰孩的保護。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如圖1~4所示,所述的前軸11與后軸21均設置為中空的圓桿,前軸11的后段套設在后軸21的前段上,前軸11的桿身內固設有減震彈簧30,且后軸21的前端與減震彈簧30抵靠在一起。
當然前軸11與后軸21也可以考慮采用方桿或多邊形桿,圓桿的受力性能好,結構強度高,易于制造生產,使本實用新型的優先選擇。
進一步的,所述的前軸11之間的前連桿12的中軸線與前軸11的軸線垂直,前連桿12的端部插入前軸11中并與前軸11固定在一起,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焊接,如圖1、3所示;所述的減震彈簧30的前端與前連桿12的插入前軸11中的端部抵靠在一起,減震彈簧30的后端與后軸21的前端抵靠在一起。
如圖2、4所示,所述的前軸11與后軸21的連接處設置有引導后軸21在前軸11內滑動的限位裝置,所述的限位裝置包括沿前軸11的徑向固定設置在前軸11上的限位銷13,后軸21的前段桿身上沿后軸21的軸向設置有條狀的限位滑槽23,限位銷13穿過限位滑槽23將前軸11與后軸21連接在一起,限位銷13與限位滑槽23之間為滑動配合。
限位裝置的設置,一方面提高了前軸11與后軸21互相連接的穩固性,另一方面保證了一定長度的滑動行程,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狀況調整滑動行程的長度,以使整個減震機構穩定的發揮作用。
進一步的,如圖2、4所示,所述的限位滑槽23沿后軸21的軸向長度L與減震彈簧30的壓縮行程相吻合,且限位銷13的外徑與限位滑槽23的寬度相吻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欽英,未經徐欽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6064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避免應力集中的鉆桿螺紋接頭
- 下一篇:赭石水床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