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燃機氫氧節能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111879.4 | 申請日: | 2010-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657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狄小弟 | 申請(專利權)人: | 狄小弟 |
| 主分類號: | C25B1/04 | 分類號: | C25B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錫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1200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燃機 節能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內燃機技術領域的裝置,具體是一種內燃機氫氧節能器。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經濟和交通行業的高速發展,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能源危機隨時會發生,所以節約能源已經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內燃機尾氣的排放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為此,高標號的燃油得到了普遍使用,各種節能器和尾氣凈化裝置也應運而生。然而,這些節能器和尾氣凈化裝置主要立足于化學和磁化方式,盡管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尾氣污染,但從整個生態鏈角度而言,又不可避免地產生其他污染環節。而且,此類節能器和凈化裝置往往僅具有節能凈化的單一功能。
經過對現有技術的檢索發現,中國專利文獻號CN201065432Y,授權公告日:2008-5-28,記載了一種“汽車車載制氧節能裝置”,該技術包括:水箱,安裝在水箱中間的隔膜,安裝在水箱隔膜兩側的電解棒,與電解棒相連的升壓變壓器;在隔膜兩側的水箱蓋上分別安裝有帶氧氣入口的氧氣過濾器和氫氣收集管,氧氣過濾器進一步連接車內駕乘人員吸氧裝置或發動機進氣通道,氫氣收集管進一步連接發動機進氣通道。其具有能向車內駕乘人員提供氧氣和向發動機供給氫氣。但是該技術體積大,結構復雜,電壓需要升壓,升壓至220伏,在汽車上電壓高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制氧制氫是從單一的水中提取,技術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內燃機氫氧節能器,通過采用水的化學電解反應將氫氣作為燃料,將氧氣作為助燃物輸出至內燃機進氣管,增加內燃機動力的同時減少了內燃機的尾氣排放,在有效控制污染的同時,可節省燃油,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體積小,成本低廉安裝方便,電能消耗小,產氣量大,用途廣泛,適用于各種燃油內燃機,不會產生新的污染環節。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包括:直流電源、電解腔、電解絲、數字電路控制器和散熱裝置,其中:散熱裝置與電解腔相連,電解絲設置于電解腔中且與數字控制器相連接,電解腔的氣體輸出端與內燃機的進氣管相連接,數字控制器與電源的輸出端相連接,電解腔內充有電解液。
所述的電解腔上設有真空調節閥,該真空調節閥包括:椎體閥、空氣濾網和透明管,其中:椎體閥設置于電解腔外部,椎體閥與透明管之間設有空氣濾網,透明管設置于電解腔內部且延伸至電解液中,該真空調節閥能有效調節電解腔的空氣比例,起到調節氫氧氣在輸氣管內的流通,使電解腔內的氫氧通過發動機的進氣口產生的吸力,順暢的進入燃燒室。
所述的散熱裝置包括:冷卻腔、散熱器和冷卻風扇,其中:冷卻腔與電解腔相連通,散熱器固定設置于冷卻腔的外表面,冷卻風扇與散熱器固定連接。
所述的散熱器為無縫金屬管陣列包括:傳導金屬管和若干散熱金屬片,其中:傳導金屬管固定設置于冷卻腔的外表面并與之緊密接觸,散熱金屬片平行設置于傳導金屬管上并與冷卻風扇相連接,所述冷卻風扇的排風口正對散熱金屬片,傳導金屬管內充有1/2的液態氨,管內成真空狀態,管內抽真空后液態氨能在很低的溫度狀態下產生沸點,當電解腔內的液體溫度上升到一定的溫度時,液態氨開始產生沸點,熱量上升,與管內上部產生溫度差,產生冷凝水順毛細管壁流下,這樣迅速有效的進行冷熱交換。
所述的電解絲為若干組正負雙電極絲,每組正負雙電極絲的正極分別連接至單獨連接至數字電路控制器的控制端,負極則同時接地。
本實用新型通過水的物理電解原理,生產出氫氣和氧氣進入內燃機燃燒室,促使燃料的充分燃燒,排出的尾氣能達到國家制定的標準,在有效控制污染的同時,可節省燃油,不會產生新的污染環節,結構緊湊,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圖2為散熱裝置示意圖。
圖3為電解絲十字架示意圖;
其中:圖3a為俯視圖,圖3b為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電源1、電解腔2、電解液3、電解絲4、數字電路控制器5和散熱裝置6,其中:散熱裝置6與電解腔2相連,電解絲4設置于電解腔2中且與數字控制器5相連接,電解腔2的氣體輸出端與內燃機21的進氣管7相連接,數字控制器5與電源1的輸出端相連接,電解腔2內充有電解液。
所述的電解腔2為長方形或圓筒形,電解腔上設有加液孔、放液孔和透明觀察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狄小弟,未經狄小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1118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