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GSM網絡的汽車故障碼監測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573364.0 | 申請日: | 2010-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937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蕾;董恩國;何享賢;關志偉;武小芳;楊樂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23/02 | 分類號: | G05B23/02;G08C17/02;H04W4/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西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gsm 網絡 汽車 故障 監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汽車故障碼自動監測裝置,能通過GSM網絡實時發送汽車的故障信息。產品技術包括汽車自診斷技術、故障診斷學、數據處理技術、GSM網絡技術、單片機控制技術等。
背景技術:
現階段,汽車故障碼的讀取方法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汽車解碼儀(故障診斷儀)讀取,另一種是通過人工讀取。汽車解碼儀是汽車維修專用設備,價格高,一般車主不會購買,因此限制了使用范圍;而通過人工方法讀取故障碼,需要較強的汽車專業知識,一般車主不能掌握人工讀取故障碼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可以解決的問題是,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在沒有汽車專用故障診斷設備或不了解故障碼人工讀取方法的情況下,能夠將車載ECU內記錄的故障信息通過GSM網絡以短信方式發送給指定客戶端(車主或指定汽車故障診斷中心),使其快捷準確地獲得汽車的故障信息。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故障碼監測系統由數據采集系統、主控系統、故障碼發送系統組成。數據采集系統由LM324、MC74HC04、MC54HC14組成,負責從汽車故障指示燈處采集車輛的故障信息,并對汽車故障碼進行放大、整形,獲得標準的信號波形;主控系統將獲取的故障碼信號進行解碼,并將其存放在單片機的儲存單元中,與GSM模塊進行全雙工串口異步通信;故障碼發送系統主要由GSM模塊、天線、SIM卡組成,負責將故障碼發送到指定客戶端。本發明的優點是:能自動監測汽車的自診斷系統,并將故障碼通過GSM模塊發送到指定客戶端。由于是實時監測汽車的自診斷系統,所以故障信息獲取可靠、準確,故障信息發送迅速、簡捷。該裝置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豐田車系等類型的汽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工作過程示意圖。
圖2是數據采集系統原理圖。①是脈沖信號的放大電路,②是脈沖信號整形電路。
圖3是主控系統與故障碼發送系統原理圖。①是故障碼發送系統的GSM模塊和SIM卡的電路,②是主控系統的單片機及其驅動電路,③是為系統提供的+5V電源電路。
圖4是主控系統的故障碼解碼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該汽車故障碼監測系統由數據采集系統、主控系統、故障碼發送系統組成,如圖1所示。數據采集系統由LM324?MCHC04對波形進行放大,再經MC54HC14對波形進行整形得到標準的信號波形,并由JK觸發器對其脈沖信號進行鎖存,如圖2所示;主控系統的作用是負責信號處理,將采集到的故障碼信號進行解碼,并將其處理的結果存放在單片機的儲存單元中,與GSM模塊進行全雙工串口異步通信,如圖3所示。解碼過程如圖4所示,故障碼解碼算法使用查詢方式,一旦捕捉到故障碼的開始位置,用分支并流的方式檢索信號波形特征,將故障碼的波形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即客戶端所需的實際故障碼數值。若遇到故障碼信號結束標志,對每次所采集的數據進行正確性及完整性檢測,并對全部故障碼存儲;故障碼發送系統由GSM模塊、串口轉換電路、天線、SIM卡組成,串口轉換電路的作用是將單片機與GSM模塊的電平轉換,使其雙方進行通信,如圖3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在主控系統處理完故障碼后,通過全雙工串行轉換電路與主控系統進行通信,在主控系統的控制下,將主控系統需要發送的數據包(包括目標手機號碼、故障內容、時間日期、故障碼等信息)經GSM網絡發送到指定客戶端,實現遠程通信。
若汽車存在故障,系統會在第一時間將故障碼發送到指定客戶端。其主控系統可以存儲80個故障碼,并且容量可以擴展,滿足使用需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未經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5733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全息圖紋膜的制作工藝、全息圖紋膜及系統
- 下一篇:智能卡讀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