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59038.2 | 申請日: | 2010-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798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可;劉沖;莫凡;譚明水;仇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3/093 | 分類號: | F16H3/093;F16H3/12;F16H61/688;F16H57/04;F16D25/0638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276***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離合 自動變速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離合變速器,具體涉及一種平行軸式雙離合器汽車自動變速器。
背景技術
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有兩組動力傳動裝置和兩套離合系統,系統動力中斷時間少,由于采用了常規的定軸齒輪傳動,傳動效率比較高,生產工藝成熟,自從大眾公司成功裝車以來,逐步成為汽車行業開發的熱點。由于濕式多片離合器具有摩擦性能穩定、可控性和控制品質好、磨損小且均勻、傳遞扭矩大,可以采用潤滑油冷卻相關發熱部件特點,因此在雙離合自動變速傳動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現有產業化的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傳動方案中,由于采用軸套軸的同軸驅動方式,兩個濕式多片離合器集成在一起,如美國專利US2005067251中提出了采用兩組離合器徑向并列布置的雙離合器結構,支撐和潤滑結構都非常復雜,加工難度大和制造成本高。
發明內容
為了簡化雙離合變速器的制造加工難度,降低成本,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雙離合自動變速器,采用齒輪傳動方式,將傳動齒輪與離合器集成一體,采用平行結構取代同軸結構,將集成的雙離合器分解成獨立的兩單體離合器,離合器在潤滑結構中存在平衡油腔,并且潤滑油在平衡油腔中產生的離心壓力可以抵消壓力油在環形活塞腔中產生的離心壓力,使結構緊湊可靠。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其發動機輸入軸上安裝有輸入軸齒輪,它包括獨立的兩個單體離合器,其分別為奇數擋離合器和偶數擋離合器,其中奇數擋離合器的主動齒輪和偶數擋離合器的主動齒輪分別以不同傳動比與輸入軸齒輪嚙合,奇數擋離合器主動齒輪固定在第一副軸上,偶數擋離合器主動齒輪固定在第二副軸上,第一副軸和第二副軸分別布置在輸入軸的兩邊,并且都與輸入軸平行。
上述第一副軸從右向左依次安裝有與其共軸的所述奇數檔離合器主動齒輪、一檔主動齒輪、三檔主動齒輪和五檔主動齒輪,一檔同步器位于一檔主動齒輪和三檔主動齒輪之間,三五檔同步器位于三檔主動齒輪和五檔主動齒輪之間。
上述第二副軸從右向左依次安裝有與其共軸的偶數檔離合器主動齒輪、一個倒檔主動齒輪、一個二檔主動齒輪、一個四檔主動齒輪,倒檔主動齒輪和偶數檔離合器主動齒輪之間安裝有倒檔同步器,二檔主動齒輪和四檔主動齒輪之間安裝有二者共用的二四檔同步器,四檔主動齒輪為過橋齒輪,四檔主動齒輪可以和差速器的差速器齒輪嚙合,上述差速器是用于調節汽車轉向時兩側車輪的速度
上述還包括中間軸,在中間軸上安裝有可以選擇性的與各個主動齒輪嚙合的一組從動齒輪,該組從動齒輪自右向左分別包括一檔從動齒輪、二三倒檔從動齒輪、四五檔從動齒輪,其中一檔從動齒輪與一檔主動齒輪嚙合,二三倒檔從動齒輪分別與二檔主動齒輪、三檔主動齒輪、倒檔空轉齒輪嚙合,倒檔空轉齒輪安裝在空轉軸上并還與倒檔主動齒輪嚙合,空轉軸安裝在箱體上,四五檔從動齒輪分別與四檔主動齒輪、五檔主動齒輪嚙合。
上述離合器為濕式多片離合器。
上述濕式多片離合器帶有固定支承座,在固定支撐座上的油道有液壓油口A和潤滑油口B,分別與連接離合器的變速器箱體上的對應油道相連,液壓油從液壓油口A依次經過固定支撐座上的平行軸向油道,徑向油道C到達固定支撐座外的環形油槽,環形油槽與離合器活塞缸的徑向油道D相連,壓力油可以通過油道A、C、D到達離合器活塞缸,控制推動離合器環形活塞結合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潤滑油從潤滑油口B進入固定支撐座上的平行軸向油道,一部分潤滑油通過油口G對端面軸承、離合器內轂花鍵套進行潤滑,一部分潤滑油通過潤滑油口E到達固定支撐座的右端安裝軸承的外表面,通過油口E的一部分潤滑油對軸承、進行潤滑,并最終通過離合器摩擦表面,對離合器對偶鋼片和離合器片進行冷卻潤滑,通過油口E的另一部分潤滑油通過外轂座的徑向油道F到達離合器離心油壓平衡油腔,以平衡環形活塞腔中的壓力油由于離合器的高速轉動而產生的離心壓力。
上述平衡環形活塞腔中的壓力油由于離合器的高速轉動而產生的離心壓力,是指進入平衡油腔中的潤滑油同樣產生離心壓力,與環形活塞腔中所述的離心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590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引發自由基聚合反應的方法
- 下一篇:矸石井下分離方法與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