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包渣循環利用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36334.0 | 申請日: | 2010-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373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曾建華;馮遠超;陳永;張敏;李桂軍;肖明富;陳靚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鋼集團鋼鐵釩鈦股份有限公司;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7/076 | 分類號: | C21C7/076;C21B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陳小蓮;王鳳桐 |
| 地址: | 617067***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包 循環 利用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包渣循環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鋼包爐外精煉是一項冶金行業普遍采用的煉鋼技術,而鋼包渣改性及組成控制技術是爐外精煉的關鍵技術,鋼包渣的性質直接影響精煉過程的冶金效果。高堿度還原性鋼包渣具有脫氧、脫硫、去夾雜的作用,當堿性還原渣同鋼液密切接觸時,鋼液中實際的氧、硫的數值大于同渣平衡的氧、硫的數值,使鋼液中氧和硫向渣中擴散;精煉渣中CaO、Al203等成分能夠與Si、Al、Mn等的脫氧產物結合成低熔點的化合物,從而降低脫氧產物的活度,強化脫氧反應;同時,由于精煉渣均由氧化物組成,它們之間的界面張力小,易于結合成低熔點化合物,而鋼液與脫氧產物間的界面張力大于渣和脫氧產物之間的界面張力,因此精煉渣可以吸收脫氧產物,使脫氧產物容易從鋼液中排除。但為了提高連鑄鋼坯的質量,在澆注過程要嚴格控制鋼包下渣,澆注完畢的鋼包渣將被倒入渣罐中,運至渣場堆放,由此不僅造成煉鋼過程大量的資源浪費,而且還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N1804047A公開了一種煉鋼澆余熱態鋼渣回收循環利用的方法,該方法是將澆注完畢后的余熱態鋼渣全部倒入空鋼包內,再向該鋼包內出鋼,對鋼水精煉后進行澆注。該方法實現了余熱態鋼渣的回收利用,但該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余熱態鋼包渣倒入空鋼包的同時要求向鋼包吹氬,如果出現吹氬故障或吹氬強度不合適,容易造成吹氬透氣磚堵塞,為后步精煉工序帶來很大的困難;(2)因鋼種不同,精煉渣的成分控制要求也不同,該方法只能在相同或相近的鋼種內實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采用余熱態鋼包渣的循環利用方法,不能準確掌握余渣的成分組成,因此,在循環利用過程中很難實現對鋼包渣組成的精確控制,從而會影響鋼水的精煉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對鋼包渣成分精確控制、避免鋼包吹氬故障、縮短精煉時間的鋼包渣循環利用的方法。
本發明的發明人經過研究發現,針對澆注后鋼包余渣具有高堿度、低氧化性、低熔點的特性,將鋼包渣加工制成精煉渣與合金化后的鋼水接觸中來循環利用,不僅可以節約造渣材料,提高鋼包渣脫氧、脫硫及吸收夾雜的能力,還可以精確控制鋼包渣成分,提高鋼水的精煉效果,同時,還能縮短精煉時間,降低工業成本。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鋼包渣循環利用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鋼包渣固化和破碎后進行選鐵,并將選鐵后的殘渣作為精煉渣與加入合金后的鋼水接觸,進行LF精煉。
本發明通過將澆注后的鋼包渣固化和破碎后進行選鐵,并將選鐵后的殘渣作為精煉渣與合金化后的鋼水接觸,進行LF精煉,與現有技術中直接回收利用余熱態鋼包渣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避免鋼包渣堵塞吹氬透氣磚
將連鑄澆余鋼包渣加工制成精煉渣,再加入到煉鋼爐出鋼并合金化后的鋼水中,能夠避免因鋼包渣先與鋼包包底接觸而堵塞透氣磚,造成鋼包吹氬障礙;
(2)實現對鋼包渣組成的精確控制
通過將澆注后余熱態鋼包渣固化、破碎、選鐵后加工成精煉渣,可以實現鋼包渣中余鋼的回收再利用和鋼渣的純化,并能夠準確掌握精煉渣的化學成分,在循環利用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渣系要求配加石灰和螢石,進一步提高鋼水的精煉效果;
(3)擴大使用范圍
精煉渣是一種新型的造渣材料,可以根據目標鋼種而與其它造渣材料配合使用,因此不受鋼種的限制,適用于多種鋼種的制備;
(4)縮短精煉時間
通過將鋼包渣以精煉渣的形式加入到煉鋼爐出鋼并合金化后的鋼水中,能夠顯著縮短鋼水的精煉過程,在更短時間內精煉得到目標鋼水。本發明的發明人經過分析,認為之所以能夠縮短精煉時間,其原因有可能是,在現有技術中,由于是在空鋼包中加入余熱態鋼渣后再進行出鋼和鋼水合金化,而加入的鋼包渣會在鋼包內的鋼水的表面形成覆蓋層,從而阻礙合金進入到渣層下面的鋼水中并使部分合金殘留在鋼包渣層內,再由于鋼包渣的熔點較合金低,殘留在鋼包渣層內的合金很難熔融進入到鋼水中,這樣在LF精煉過程中就需要加熱更長時間才能實現鋼水的充分合金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鋼集團鋼鐵釩鈦股份有限公司;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未經攀鋼集團鋼鐵釩鈦股份有限公司;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3633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