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速線材合格成品線卷的卸卷對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33071.8 | 申請日: | 2010-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410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黃輝;黃立志;張歡;趙智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47/24 | 分類號: | B21C47/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陽 |
| 地址: | 210035***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速 線材 合格 成品 對齊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冶金領域的卸卷對齊方法,具體的說是一種高速線材合格成品線卷的卸卷對齊方法。
背景技術
在軋鋼高速線材廠軋制成線卷,經打包機打包、稱重后,需要卸卷小車把線卷運送到卸卷抬架上,再經過行車吊離。
高速線材合格成品線卷典型的卸卷方法是經過卸卷小車把線卷依次運送到卸卷抬架上,卸卷臺架上有A、B兩通道,每個通道可分別放兩卷線卷,當其中一個通道放滿時自動換為另一通道,卸卷小車在一個通道里卸卷時,只是通過按在卸卷臺架上的光電管信號來放置盤卷,因此,在同一通道的兩個盤卷間距很大,行車在進行吊裝入庫或發貨時,還需要進行二次吊裝,把兩個盤卷對齊貼緊,便于碼堆。行車在二次對齊過程中盤卷與地面摩擦,盤卷與行車吊鉤摩擦撞擊,不僅造成盤卷表面擦傷嚴重,影響了線材的表面質量,而且很容易發生掉卷砸壞卸卷設備的設備安全事故,造成設備停機。
另外,隨著生產節奏的大大提高,行車在進行二次對齊過程中耗用了大量的時間,使得卸卷節奏嚴重滯后了生產節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高速線材合格成品線卷的卸卷對齊方法,
本發明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高速線材合格成品線卷的卸卷對齊方法,包括卸卷小車和卸卷臺架,按以下步驟進行:
(1)在卸卷小車和卸卷臺架之間,在同一垂直面上,安裝兩個光電管,第一光電管在高處,第二光電管在低處,第一光電管在卸卷小車最高面和位于卸卷小車上的線卷的最高面之間,第二光電管在卸卷小車最高面之下;
(2)在卸卷臺架上方一前一后安裝兩個光電管,第三光電管在前,第四光電管在后;
(3)在卸卷小車傳動軸上加裝一增量型編碼器,與光電管通信;
(4)當卸卷站有盤卷要卸卷時,卸卷小車在卸料位升起,把第一盤卷托起,卸卷小車托著第一盤卷往卸料臺架行走,根據當第一光電管有信號時卸卷小車編碼器的碼值與當第一光電管無信號時小車編碼器的碼值之差,得出第一盤卷的長度,根據當第二光電管一有信號時卸卷小車行走的距離與第一光電管一有信號時卸卷小車行走的距離之差,得出第一盤卷端面與卸卷小車邊緣的距離,卸卷小車行走到第四光電管有信號時,卸卷小車停止前進,卸卷小車停下降把第一盤卷卸到卸料臺架上,并測出卸卷小車行走的距離;
(5)卸第二卷時,卸卷小車停止位置為步驟(4)中卸卷小車行走的距離減去第一盤卷的長度,再減去第一盤卷端面與卸卷小車邊緣的距離,卸卷小車到位后,卸卷小車在卸料位升起,把第二盤卷托起,卸卷小車托著第二盤卷往卸料臺架行走,到位后把第二盤卷卸到卸料臺架上;
(6)卸第三卷時,第三光電管有信號,且小車行走距離大于或等于小車卸第三卷時的停止位置;
(7)卸完三卷后,卸料臺架移動,換另一組卸卷通道,再重復步驟(4)~步驟(6)。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不需要增加昂貴的檢測設備即可實現上述的卸卷對齊方法,避免了盤卷因卸卷帶來的擦傷問題;并且卸卷能力加強,滿足了生產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位置關系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在卸卷處加裝兩光電管PH1、PH2,在小車傳動軸上加裝一增量型編碼器S1,如圖1所示,PH1、PH2的安裝位置必須在小車和卸卷臺架之間,且在同一垂直面上,PH1在高處,PH2在低處,PH1的高度為小車最高面和線卷最高面之間,PH2的高度為小車最高面的下方。當盤卷卸在卸卷小車上時,小車向上料臺架方向行走,這時若盤卷端面與小車邊緣對齊即L0=0,則PH1和PH2幾乎同時有信號,L1是當2#光電管一有信號小車行走的距離L2與1#光電管一有信號時小車行走的距離L1差,即L0=L2-L1。
要保證后一卷能緊靠前一卷,靠近卸料臺架側盤卷面必須伸出小車面或齊平,即L0>=0,但不能過大,以免掉卷。若L0<0,則小車面伸出盤卷,小車在卸第二卷時,由于小車面已經貼緊了前一卷,因此,這時兩盤卷是不能緊靠的,留有L0的間隙。由于各盤卷的打捆長度不一樣,因此盤卷的中心點也不一致,要保證盤卷面必須伸出小車面或齊平,小車每次退回的位置也不一致。此位置根據裝在小車的編碼器碼值算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3307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