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散熱裝置及其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184802.4 | 申請日: | 2010-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564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林國勝;孫立旻;鄭清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B23P15/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 11265 | 代理人: | 葉樹明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縣***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散熱 裝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散熱裝置,包括:
一個散熱器,具有一個散熱部及一個吸熱部,所述吸熱部具有一個端面,所述端面設有至少一個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一個開口及一個封閉側;
至少一個熱管,具有一個吸熱端及一個散熱端,所述吸熱端具有一個吸熱面及一個導熱面,所述吸熱面緊鄰所述導熱面,所述熱管的吸熱端對應嵌設于所述凹槽內,所述散熱端穿設于所述散熱部,所述導熱面對應貼合所述封閉側,所述吸熱面切齊所述端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中所述開口直徑小于所述封閉側的直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中所述散熱器是由復數(shù)散熱鰭片相互堆疊所組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中所述凹槽形狀與所述熱管的吸熱端橫截面形狀相同。
5.一種散熱裝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提供至少一個熱管,并將所述熱管彎折成一U字形,并將所述熱管至少一個端的一側制成平面;
提供復數(shù)散熱鰭片,于所述等散熱鰭片的一側凹設至少一個凹槽,并另于所述等散熱鰭片的一端面開設至少一個孔口;
將所述等散熱鰭片相互堆疊形成一個散熱器;
將所述熱管制成平面的一端及另端分別對應穿設于所述等散熱鰭片的凹槽及孔口處,并令所述平面對應切齊所述凹槽的相鄰兩側與所述散熱器結合形成一個散熱裝置。
6.一種散熱裝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提供至少一個熱管,并將所述熱管彎折成一個U字形,并將所述熱管至少一端的一側制成平面;
提供復數(shù)散熱鰭片,于所述等散熱鰭片的一側凹設至少一個凹槽,并另于所述等散熱鰭片的一端面開設至少一個孔口;
將所述等散熱鰭片的凹槽及孔口分別對應所述熱管制成平面的一端及另一端,并逐一將所述等散熱鰭片串接于所述熱管的兩端,令所述平面對應切齊所述凹槽的相鄰兩側與所述等散熱鰭片結合形成一個散熱裝置。
7.一種散熱裝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提供至少一個熱管,并將所述熱管彎折成一個U字形;
提供復數(shù)散熱鰭片,并于所述等散熱鰭片一側凹設至少一個凹槽及所述等散熱鰭片端面開設至少一個孔口;
將所述熱管的兩端分別對應所述等散熱鰭片的凹槽及孔口處,并逐一將所述等散熱鰭片串接于所述熱管的兩端形成一個散熱裝置;
將所述熱管穿設于所述凹槽的一端加工制成平面,令所述熱管與所述散熱裝置具有凹槽的一側切齊。
8.一種散熱裝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提供至少一個熱管,并將所述熱管彎折成一個U字形;
提供復數(shù)散熱鰭片,并于所述等散熱鰭片一側凹設至少一個凹槽及所述等散熱鰭片的端面開設至少一個孔口;
將所述等散熱鰭片相互堆疊形成一個散熱器;
將所述熱管的兩端分別對應所述等散熱鰭片的凹槽及孔口處,與所述散熱器串接形成一個散熱裝置;
將所述熱管穿設于所述凹槽的一端加工制成平面,令所述熱管與所述散熱裝置具有凹槽的一側切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8480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