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對二甲苯氧化結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60611.4 | 申請日: | 2010-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177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姚瑞奎;羅文德;周華堂;李利軍;汪英枝;孫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C07C63/26 | 分類號: | C07C63/26;C07C51/265;B01J19/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申率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甲苯 氧化 結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二甲苯(PX)氧化結晶裝置,屬于化工技術領 域。
背景技術
傳統PTA裝置氧化工藝,如圖1所示,基本采用高溫氧化(191~ 205℃)的攪拌釜式反應器,在醋酸(HAC)溶劑和催化劑(Cat)存 在的條件下,以工藝壓縮空氣將對二甲苯(PX)氧化生成粗對苯二甲 酸(CTA)及中間產物對甲基苯甲醛(TALD)、對甲基苯甲酸(p-TA)、 對羧基苯甲酸(4-CBA)等,而后反應漿料經降壓降溫進入一結晶(又 稱后氧化或深度氧化),再通入少量壓縮空氣使漿液中中間產物進一 步氧化轉化成對苯二甲酸(TA),一結晶頂部閃蒸出醋酸(HAC)、醋酸 甲酯(MA)、水(H2O)及結晶氧化尾氣,閃蒸汽經冷凝回收溶劑后,不 凝尾氣(N2、O2、CO2、H2O)及少量有機物溴甲烷(MeBr)、HAC、MA等 排入大氣。一結晶漿料再送入二結晶繼續降壓降溫閃蒸,閃蒸出蒸汽 HAC、H2O直接送入溶劑脫水塔回收。閃蒸后二結晶漿料最終送入三結 晶器,進一步降溫、降壓閃蒸,閃蒸汽經冷凝后返回二結晶漿液。三 結晶操作條件是:90℃、0.05MPaA,為此三結晶冷凝系統要設置一套 真空設施,這種三結晶的真空操作完全是為真空轉鼓濾機(RVF)進 料創造條件。此工藝存在的問題是:(1)采用帶攪拌釜式反應器,理 論上反應器是全混釜,所以都采用中部進出物料,這有可能發生進出 物料短路,降低了氧化效果,加重了后氧化負擔,因此要求一結晶(帶 攪拌)具有較大的體積(約為氧化反應器20~25%);(2)一結晶(后 氧化)是在降溫降壓條件下進行,減緩了深度氧化反應速率,頂部排 出尾氣能量不能有效使用,直接排入大氣,又會造成環境污染;(3) 三結晶冷凝降溫在真空狀態下進行,漿料要冷卻至90℃,才能滿足 真空轉鼓過濾機(RVF)進料要求,為此要消耗大量冷卻水,冷凝器 換熱面積也較大。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二甲苯氧化結晶裝 置,其目的是避免氧化反應器中的進出料短路,避免結晶的真空操作, 同時有效利用深度氧化中尾氣和深度氧化后結晶降溫中熱量回收利 用,降低氧化生產成本和裝置設備成本。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對二甲苯氧化結晶裝 置,包括依次連接的氧化反應設備、結晶設備和過濾分離設備,所述 氧化反應設備采用全混式的氧化反應器,所述氧化反應器的進料口和 進氣口分別設置在其殼體的側壁上,出料口設置在所述進料口的下 方,所述進氣口位于所述進料口的下方,所述殼體內設有連接所述進 氣口的氣流分布裝置,所述氣流分布裝置設有若干出氣口,所述若干 出氣口位于所述進料口的下方。
所述氣流分布裝置可以包括若干旋流進氣管,所述旋流進氣管的 出氣方向可以與其所在位置的殼體半徑方向之間有一夾角。
所述氣流分布裝置還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環形布氣管,所述環形 布氣管上可以均勻分布有若干出氣口,所述環形布氣管可以位于所述 旋流進氣管的上方或同一平面上,所述多個環形布氣管中各環形布氣 管的直徑可以相等或不等,所述環形布氣管的旋轉軸線可以與所述殼 體的軸線重合。
所述氧化反應器的出料口可以設置在其殼體的底部的中央,進料 口可以設置在其殼體的中部,進氣口可以設置在其殼體的側壁的下 部。
所述的對二甲苯氧化結晶裝置還可以設有深度氧化設備,所述深 度氧化設備可以采用封閉的桶狀反應器,設有進料口、進氣口、出料 口和出氣口,所述深度氧化設備的進料口和進氣口可以設置在其殼體 的下部,出料口可以設置在其殼體的底部,出氣口可以設置在其殼體 的頂部,其中所述進料口位于所述進氣口的上方,所述深度氧化設備 的進料口可以通過管道與所述氧化反應器的出料口相連,所述深度氧 化設備的出料口可以通過管道與所述結晶設備的進料口相連,由此實 現所述氧化反應設備同結晶設備的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606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