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催化水解法提取黃姜中薯蕷皂素的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56208.4 | 申請日: | 2010-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178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胡泉源;趙濤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J71/00 | 分類號: | C07J7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62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催化 水解 提取 黃姜 薯蕷 皂素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薯蕷皂素的提取工藝,具體是指一種用催化水 解法提取黃姜中薯蕷皂素的工藝。
背景技術
薯蕷皂苷元俗稱薯蕷皂素,它具有溶血、降血脂、抗菌、消炎 等作用。它還是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和甾體避孕藥的重要的醫藥化 工原料。其中甾體激素藥物應用廣泛,常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心腦血管疾病等,并且甾體避孕藥對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的執 行有著重要作用。此外,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報告薯蕷皂素還 有抗腫瘤作用,還有學者報告治療高血脂和冠心病的中成藥——地 奧心血康膠囊的有效成分實際上也是薯蕷皂素。黃姜中含有豐富的 薯蕷皂素,而且生產周期較其他的薯蕷類作物短,被稱為藥用薯蕷 的王牌。現有技術中從黃姜中提取薯蕷皂素的方法常用的有酸水 解、酶解、熱水解等。
傳統酸水解過程是先將黃姜清洗,曬干,磨為粉狀,加入稀酸 后加熱回流一段時間,進行充分的水解,水解完全后再進行過濾, 過濾時需用大量的清水洗滌濾渣直至中性。將濾渣干燥后,再用有 機溶劑如石油醚、汽油、氯仿、丙酮等來提取后,再進行結晶即可 得到薯蕷皂素。但是該生產過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原料黃姜 直接水解不徹底,大量的纖維素和淀粉的存在對水解有干擾作用, 因此薯蕷皂素的收率低;二是原料經過水解后直接用水多次反復洗 滌,不僅水的消耗量大,而且在水洗過程中半成品流失嚴重;三是 廢水排放量大,環境污染嚴重。
酶解法是利用生物酶將黃姜先進行糖化或者發酵處理,然后采 用稀酸水解,提取出薯蕷皂素。此過程充分利用了黃姜等薯蕷作物 中的淀粉和葡萄糖,發酵來制備乙醇,節約了成本,但是還是產生 了酸性廢水,對環境具有一定的污染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產生酸性廢水的、環保的提取黃姜 中薯蕷皂素的工藝。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一種用催化水解法提取黃姜中薯蕷皂素的工藝,其特征在于: 將進行了脫纖維素和淀粉處理的黃姜原料粉碎,得到精制原料;然 后向精制原料中加入濃度為0.02-0.20mol/L的催化劑水溶液,加 熱加壓進行催化水解,得到水解產物;所述催化劑為過渡金屬鹽、 過渡金屬鹽的聯吡啶絡合物和過渡金屬鹽的三(2-吡啶甲基)胺絡 合物中的一種,或者過渡金屬鹽與該過渡金屬鹽的聯吡啶絡合物混 合物,或者該過渡金屬鹽與該過渡金屬鹽的三(2-吡啶甲基)胺絡 合物混合物;所述過渡金屬鹽的陽離子為Sn4+、Al3+、Fe3+、Zn2+、 Cu2+中的一種,陰離子為Cl-、SO42-、NO3-中的一種;最后將水解產 物用有機溶劑溶解、提取并結晶,即可得到薯蕷皂素。
催化水解反應的溫度為100-300℃。
催化水解反應的壓力為0.5-3.5MPa。
催化水解反應的時間為30-300min。
黃姜原料粉碎后精制得到的原料粒徑為0.5-5mm。
將水解產物干燥并粉碎后用再有機溶劑提取薯蕷皂素。
所述有機溶劑為石油醚。
每10克精制原料中加入的催化劑的物質的量為3-30mmol。
本發明用催化水解的方法從黃姜中提取薯蕷皂素,避開了傳統 方法中酸水解的過程,從而避免了產生大量酸性廢水,更有利于環 保。并且本發明中的過渡金屬鹽及其聯吡啶絡合物和三(2-吡啶甲 基)胺絡合物均為常見化合物,催化水解工藝條件也容易達到,可 以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大學,未經湖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5620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自動排污功能的除塵柜
- 下一篇:一種金屬切削加工液循環利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