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傳熱裝置、電子設備及傳熱裝置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49671.6 | 申請日: | 2010-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587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橋本光生;矢澤和明;河西弘人;石田佑一;良尊弘幸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2 | 分類號: | F28D15/02;F28D15/04;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馬高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熱 裝置 電子設備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對于干粉氣霧劑,所吸入藥物的效果的關鍵因素是溶解入肺液。緩慢的本發明涉及熱連接到電子設備的熱源的傳熱裝置、包括傳熱裝置的電子設備及傳熱裝置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比如散熱器、熱管或毛細泵環的傳熱裝置已經被用作熱連接到比如PC(個人計算機)的CPU(中央處理器)的電子設備的熱源的裝置,用以吸收并傳播熱源的熱。例如,已知的有由例如銅板制成的固態金屬傳熱裝置,并且最近已經提出了包括工作流體的傳熱裝置。
已知比如碳納米管的納米材料具有高的導熱率并且有助于蒸發的加速。已知有使用碳納米管、熱管的傳熱裝置(例如,見美國專利第7213637;列3第66行至列4第12行,圖1,下文中參考為專利文獻1)。
發明內容
碳納米管具有高的導熱率。然而,由于與其中用于工作流體的流路等是由具有平的表面的金屬板等制成的情況相比,碳納米管具有納米結構,摩擦和壓損較大。所以,擔心的是工作流體不能在傳熱裝置中適當地流動,結果使得不適當地傳熱。
考慮到上述的情況,希望提供能實現更高的傳熱效率的傳熱裝置及包括該傳熱裝置的電子設備。另外希望的是提供能以更高的可靠性實現更為容易的制造的傳熱裝置制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的傳熱裝置包括:工作流體、蒸發部、冷凝部、流路部、凹部及突起部。蒸發部使得工作流體從流相蒸發到氣相。冷凝部與蒸發部連通,并使得工作流體從氣相冷凝到液相。流路部使工作流體在冷凝部中冷凝到液相,以流到蒸發部。凹部被設置于蒸發部和流路部中的至少一方,液相工作流在凹部中流動。突起部由從凹部的內壁側表面突起的納米材料制成,使得突起部局部地覆蓋凹部的開口面。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納米材料可以是碳納米管。
根據本實施方式,突起部由具有大的特定表面面積的納米材料制成,由此加速工作流體的蒸發并實現更高的傳熱率。在其中突起部由具有高的導熱率的碳納米管制成的情況中,液相工作流體的蒸發被進一步加速,傳熱裝置更為有效地傳導熱量。
另外,由于突起部由從凹部的內壁側表面突起的碳納米管制成,在凹部中流動的液相工作流體很少與碳納米管制成的并且具有極小的納米結構的突起部的極小頂部接觸。因此,抑制了流過凹部和突起部的液相工作流體的摩擦阻力及壓損。結果,傳熱裝置更為有效地導熱。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凹部的開口表面可以具有汽相流路,汽相工作流體在該汽相流路中流動,汽相流路沒有突起部。突起部、朝向突起部的凹部的底面、及凹部的內壁側表面可以形成液體流路,液相工作流體在該液體流路中流動。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凹部可以是槽狀。
根據本實施方式,液相工作流在包括由碳納米管制成的突起部的液體流路中流動。由于液相工作流與碳納米管制成的突起部接觸,碳納米管的高的導熱率使液相工作液體的蒸發加速。傳熱裝置由此更為有效地導熱。
在其中突起部設置于槽狀凹部的朝向于彼此的內壁側表面,多個液體流路形成在凹部中。液相工作液體的流動和蒸發由此被進一步加速。傳熱裝置由此更為有效地導熱。
另外,凹部的開口表面可以具有汽相流路,汽相工作液體在該流路中流動,汽相流路沒有突起部。因此,液體流路中蒸發的汽相工作流體經由流路流到冷凝部,而不會被設置于凹部的突起部阻擋。液相工作液體的流動和冷凝由此被加速,并且傳熱裝置由此更為有效地導熱。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有包括熱源和熱連接于該熱源的傳熱裝置。傳熱裝置包括工作流體、蒸發部、冷凝部、流路部、凹部及突起部。蒸發部使工作液體從液相蒸發到汽相。冷凝部與蒸發部連通并使工作流從汽相冷凝到液相。流路部使得冷凝部中冷凝到液相的工作流體流動到蒸發部。凹部設置于蒸發部和流路部中的至少一方,液相工作流體在該凹部中流動。突起部由從凹部的內壁側表面突起的納米材料制成,使得突起部局部地覆蓋凹部的開口表面。
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傳熱裝置中,由于突起部由從凹部的內壁側表面突起的納米材料制成,在凹部中流動的液相工作流體優選地與不像頂部那樣小的突起部的部分接觸,并且很少與具有極小的納米結構的突起部的頂部接觸。因此,抑制了流過凹部和突起部的液相工作流體的摩擦阻力及壓損。結果,傳熱裝置更為有效地導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公司,未經索尼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967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