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β沸石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42327.4 | 申請日: | 2010-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117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竇濤;潘惠芳;龐新梅;李強;鞏雁軍;徐慶虎;張瑛;邢法猛;李陽;閻立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9/04 | 分類號: | C01B3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張茵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機材料合成與催化應用領域,涉及到沸石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說,是在微量四乙基銨離子存在下制備β沸石的方法。
技術背景
β沸石是由美國Mobil石油公司在1967年研究開發的專利產品USP3308069。其方法是將含有Na2O、Al2O3、四乙基氫氧化銨(TEAOH)、SiO2和水的混合物制成漿液,在高壓釜中75~200℃晶化反應3~60d。反應體系投料摩爾比:SiO2/Al2O3=10~200,TEAOH/SiO2=0.1~1.0,Na2O/TEAOH=0.0~0.1,H2O/TEAOH=20~75。該方法體系中含水量大,導致模板劑TEAOH用量較大,晶化時間長,帶來了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
之后在1986年埃克森公司開發了“單溶液法”合成β沸石的專利技術EP187522。其合成方法是將SiO2、Al2O3及Na2O前身物的固體原料混合均勻后再與四乙基氫氧化銨溶液混合,在75~150℃、有或無β沸石晶種存在的條件下進行晶化反應6~10d。該體系的投料摩爾比:SiO2/Al2O3=10~200,Na2O/TEA2O=0.01~0.1,TEA2O/SiO2=0.01~0.1,H2O/TEA2O=20~150。由于該反應體系中只有模板劑TEAOH以溶液形式加入,從而減少了水和TEAOH的用量,生產成本和生產效率均得到改進。但按照該專利中的最佳實例計算,每生產1噸β沸石需要約1噸含量為40%的四乙基氫氧化銨溶液,原料成本仍然很高,并且其晶化時間長,限制了規模化工業生產。
1992年美國Mobil石油公司又開發了適用于合成高硅鋁比大晶粒β沸石(硅鋁比達20~1000)的專利技術USP5164169、USP?5139759,但其四乙基銨陽離子的用量要比合成低硅鋁比β沸石高出很多,而且在合成體系中需要加入有機螯合劑,使得高硅鋁比β沸石的合成比低硅鋁比β沸石具有更高的合成成本,也限制了其應用。
國內從九十年代起也陸續有β沸石制備方法的專利出現。為了降低β沸石的合成成本,這些專利技術主要是在限制模板劑TEAOH的用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概括來說,這些專利技術主要有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開發的表面潤濕晶化法CN1108213,中國石油大學開發的模板劑不均勻分布合成法CN1465526及吉林大學開發的導向劑法CN1086792。
國內的專利技術,其開發的總體思路都是為了減少模板劑的用量,進而降低β沸石的合成成本。然而,從本質上看,所有的專利技術都是以TEAOH作為模板劑,即使只有很少量該模板劑的使用,但其在合成成本仍然占主要部分。以常見專利實施例中TEAOH/SiO2=0.08為例計算得到,模板劑在總合成原料成本中占到70%以上,仍然是β沸石合成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四乙基鹵化銨(TEAX)是工業上制造TEAOH的原料,其市售價格遠比TEAOH低。以TEAX取代TEAOH必將使得β沸石的合成成本得到顯著降低。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在CN1377827中首次公開了一種以TEABr為模板劑制備β沸石的方法,反應體系中物料的摩爾比為SiO2/Al2O3=10~55,Na2O/SiO2=0.04~0.25,TEA+/SiO2=0.02~0.12,H2O/SiO2=2~6,其特點是反應混合物晶化過程分二段進行,首先在100~120℃下預晶化25~60小時,然后在140~170℃下晶化15~40小時。該法合成成本有了進一步的降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232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