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激光干涉儀非線性誤差修正方法、裝置及應用其的干涉儀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35331.8 | 申請日: | 2010-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96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高思田;施玉書;盧明臻;杜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B9/02 | 分類號: | G01B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祁建國 |
| 地址: | 10001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激光 干涉儀 非線性 誤差 修正 方法 裝置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激光測量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單頻激光干涉儀非線性誤差修正方法、裝置及應用該裝置的激光干涉儀。
背景技術
伴隨著納米技術、微電子技術和MEMS的發展,對尺寸和位移測量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例如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Teague認為,在集成電路工業中,當線寬將于2014年達到50nm以下時,國家級計量院應能保證達到0.4nm的測量精度。激光干涉儀使用光波的波長作為基本刻度,其測量結果可以直接溯源到米定義波長基準,是長度計量中最為廣泛使用的基準測量儀器。干涉儀的誤差來源主要為激光波長的精度,測量噪音和非線性誤差。當激光干涉儀作為納米計量儀器的測量基準時,為了保證0.4nm的線寬測量精度,其測量不確定度應達到0.1nm。此時非線性誤差就成為了干涉儀的最主要的誤差來源。
單頻激光干涉儀的非線性誤差是以干涉明暗條紋周期(通常為λ/2光程差,λ:光波波長)為周期的周期性誤差,主要是由相位混疊產生的。產生相位混疊主要原因是:(1)干涉儀中的波片、分光鏡等光學零件均非理想元件,如偏振分光鏡不可能將兩束偏振光100%的分離、各表面的反射損失、波片的相位延遲誤差等;(2)干涉儀的調整不夠理想,參考光和測量光的光束不能夠完全同軸;(3)光電轉換器的非線性。通常在良好調整的情況下,干涉儀的非線性誤差可達5-10nm。因此,對于要求0.1nm測量不確定度的干涉儀,非線性誤差的校準是必須的。
理想干涉信號為一對等幅、正交的簡諧信號,其李薩如圖形為理想的圓。這對理想干涉信號可表示為:
式中,u1、u2為干涉信號,R為信號幅值,θ為干涉信號的相位角。干涉信號的相位角與測量鏡位移是一一對應的:x是測量鏡位移。相位角可由下式求得:
但實際干涉信號是不完善的。傳統的Heydemann方法是美國學者Heydemann提出的一種方法,是一種應用較為成熟的傳統方法,是將兩路干涉信號用一個廣義橢圓方程表示,所以也叫橢圓修正,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3533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測量不同溫度下空氣的比熱容比的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橋面鋼塑體伸縮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