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營養強化米的制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33809.3 | 申請日: | 2010-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910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軍委;周靖波;黃繼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靖波 |
| 主分類號: | A23L1/10 | 分類號: | A23L1/10;A23L1/09 |
| 代理公司: | 西安集思得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61210 | 代理人: | 張晉吉 |
| 地址: | 450053 河南省鄭州***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營養 強化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品制作方法,具體是一種高纖、高鈣、香菇多 糖、山藥皂甙營養強化米的制作方法,屬于食品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營養強化米是指在普通大米中添加某些人體需要而大米中缺乏的 營養素而制成的成品米。食品強化(food?fortification)是由美國于 1936年最先提出的。當時為防治地區性甲狀腺腫大和嬰幼兒的佝僂病, 建議在食鹽中加碘,在牛奶中加VD,在人造奶油中加VA。美國于1942 年公布了強化食品的法規,1952年在法律上制訂了食品強化的標準及 其標志性圖案,并規定強化食品的生產必須得到衛生部門的批準,目 前已有60%的包裝大米進行了強化。在十九世紀未,日本的主食逐步 傾向于以精米為主,因而引起VB1、VB2、VA及鈣等主要營養素的缺乏, 特別是腳氣病曾在日本肆虐一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日本政府規定在 面粉中添加VB1,在豆漿中添加VB2和鈣。如今日本的強化大米已占大 米銷量的10%,每100g強化米中VB1為120~150mg,同時還添加谷 氨酸鈉以改善米的食味。在歐美及東盟國家也生產強化米,如菲律賓 于1948年就開始生產強化米,在大米中添加VB1和尼克酸、鐵等營養 素,對防治當時普遍患有的腳氣病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國在上世紀 90年代立法允許大米強化,國內一些單位研究試產強化大米品種,主 要產品為維生素B1強化米和復合維生素強化米。2007年由中國疾病預 防控制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FFO)發起的“打工子弟學校學生多種強化 食品綜合營養素干預項目”在京正式啟動。為北京市大興區蒲公英中 學近600名學生免費捐贈“維力米”強化大米,我國《食品衛生法》 第五十四條對營養強化劑做了定義,頒布并修訂了《食品營養強化劑 使用衛生標準》(GB14880-94),對營養強化劑種類、使用范圍、使用 量等作了詳細的說明。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已公布在大米中強化 營養素的推薦配方。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目前我國還沒有 相應的大米強化標準出臺,隨著人們對食品營養意識的不斷增強,營 養強化大米會有一定市場前景,所以有必要對強化米工藝技術進行探 討,為其強化工程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目前國外是通過浸漬法和多 次涂膜法對大米進行營養強化,其效果較好,工藝也比較成熟,但速 度慢,工藝復雜,我國目前有關強化工藝是依靠米粒碾磨滾筒的高速 轉動和推進作用使營養素與米粒表面結合,利用設備內熱在短時間內 使各種營養素強制進入米粒表面與內部,同時使營養劑中的水分迅速 蒸發,經適當緩蘇,生產出免淘大米。該方法簡單、投資少、成本低, 但利用碾磨作用,營養素在添加中損失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采用多維剪切一次成型制粒法對大米中缺乏或損 失的營養素進行添加并使米粒二次成型。
本發明的制作方法如下:
a.將大米、玉米分別粉碎并混合為A料備用;
b.將各種需要添加的營養成分混合為B料備用;
c.將B料倒入A料混合均勻;
d.通過添加蒸汽和水使淀粉吸水糊化調質;
e.送入擠壓成型制粒機,通過擠壓和多維剪切制成營養米粒;
f.干燥至安全水分;
g.進行篩分與包裝,即得營養強化米。
本發明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制備的營養強化米營養豐富多樣, 兼有美食與保健作用,且人體便于吸收,是人們膳食之佳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敘述:
實施例一:選大米20Kg,玉米30Kg分別粉碎并混合為A料備用; 將小麥膳食纖維10Kg,香蕉抗性淀粉10Kg,葡甘聚糖0.1Kg,大豆 分離蛋白5Kg,乳酸鈣0.1Kg,山藥皂甙0.1Kg,香菇多糖0.01Kg 混合為B料備用;將B料倒入A料混合均勻;添加蒸汽和水使淀粉吸 水糊化調質;送入擠壓成型制粒機,通過擠壓和多維剪切重新制成營養 米粒;干燥至安全水分10%以下;篩分和包裝,即得營養強化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靖波,未經周靖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3380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