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磷酸鐵鋰/納米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130909.0 | 申請日: | 2010-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4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鄔春陽;余紅明;曹高劭;謝健;趙新兵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136 | 分類號: | H01M4/136;H01M4/1397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磷酸 納米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磷酸鐵鋰/納米碳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該磷酸鐵鋰/納米碳復合材料是由LiFePO4/C納米顆粒的團聚體構(gòu)成的粉體;LiFePO4顆粒表面原位生長納米碳;所述的納米碳為碳納米管、碳納米球、碳纖維、無定形碳中的一種或多種,以重量百分比計,納米碳占總重量的0.1~10%。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磷酸鐵鋰/納米碳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LiFePO4/C納米顆粒的團聚體顆粒尺寸為0.5μm~30μm。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磷酸鐵鋰/納米碳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LiFePO4顆粒的晶粒尺寸為20nm~300nm。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磷酸鐵鋰/納米碳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碳納米管、碳纖維的直徑為10nm~100nm,長度為50nm~20μm;碳納米球的直徑為30nm~500nm。
5.一種磷酸鐵鋰/納米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鋰源化合物、鐵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按照Li∶Fe∶P=1~1.05∶1∶1的摩爾比稱量后置于球磨罐中,加入球磨介質(zhì)球磨,混合均勻后得到組成均勻的前驅(qū)體漿料;將前驅(qū)體漿料干燥后得到前驅(qū)體粉末;
2)將制備好的前驅(qū)體粉末送入具有氣體保護功能的焙燒設備中,通入碳源氣體或碳源氣體和惰性氣體的混合氣體,按照一定的焙燒制度進行焙燒,冷卻后得到磷酸鐵鋰/納米碳復合材料;
所述的焙燒制度為:按照1~30℃/min的升溫速率加熱,在250℃~600℃的范圍內(nèi)保溫10min~1000min后按照1~50℃/min的降溫速率冷卻。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鋰源化合物為氫氧化鋰、碳酸鋰、磷酸鋰、硝酸鋰、磷酸二氫鋰、磷酸氫二鋰中的一種或多種。
7.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源化合物為磷酸鐵、磷酸二氫鋰、磷酸二氫銨、磷酸氫二鋰、磷酸中的一種或多種。
8.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源化合物為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磷酸鐵、硝酸鐵中的一種或多種。
9.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氣體為除包含碳元素外,還包含氫和/或氧元素,在600℃下為氣態(tài)化合物,并且在250℃~600℃能與Fe3+反應得到Fe2+,反應中有單質(zhì)碳的析出的氣體。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jīng)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30909.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