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機器人點焊工位外電極更換方法及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24637.3 | 申請日: | 2010-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893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褚衛東;張青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拖拉機內燃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11/36 | 分類號: | B23K11/36;B23K1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劉計成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器人 焊工 外電 更換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器人點焊電極更換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可在工位外對機器人點焊電極進行更換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目前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焊接生產中,大量采用了機器人點焊,目前點焊的焊槍一般采用伺服焊槍或者氣動焊槍,其主要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PLC控制器1、機器人控制柜2、機器人本體3、焊鉗控制器4、焊鉗5,PLC控制器1與機器人控制柜2通信連接,機器人控制柜2控制機器人本體3動作,焊鉗5位于機器人本體3上,機器人本體3帶動焊鉗5移動,焊鉗控制器4與焊鉗5連接控制焊鉗5進行焊接,焊鉗5通過進水管7、回水管8與水源6連接,焊鉗5上設有電極。在生產過程中,一般每生產60套零件(約3000個焊點)就需要進行電極更換,通常每班需要更換2-3次電極。目前大部分工廠在進行電極更換時,需要操作人員進入安全圍欄內,關閉焊鉗進水管、回水管的水閥后進行電極更換,待電極更換完成后再打開進水管、回水管的水閥,操作人員退出安全門,然后復位啟動修磨。在此更換電極的過程中操作人員動作較多,人員運行路線較長,安全圍欄工位內的機械很容易對人身造成傷害,因此操作人員必須在安全圍欄工位內小心穿行,再有更換一次電極大概需要3分鐘左右的時間,更換時間較長,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使機器人點焊在工位外進行電極更換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器人點焊工位外電極更換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當焊鉗電極的修磨達到規定次數時,焊鉗自動停止焊接,機器人本體將焊鉗自動送出工位來進行電極更換。
優選的,當焊鉗電極的修磨達到規定次數,焊鉗自動停止焊接時伴有聲光報警。這樣可提示操作人員進行電極更換。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實現上述方法的機器人點焊工位外電極更換系統,其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器人點焊工位外電極更換系統,優選的,所述焊鉗為伺服焊鉗的,包括PLC控制器、機器人控制柜、機器人本體、焊鉗控制器、焊鉗,所述焊鉗通過進水管、回水管與水源連接,所述進水管、回水管上設有截流閥,所述截流閥與所述PLC控制器連接,所述PLC控制器還與一聲光報警裝置、一控制按鈕連接。
優選的,所述焊鉗為氣動焊鉗的,所述氣動焊鉗的供氣管路上設有一電子比例閥,所述電子比例閥與所述機器人控制柜連接。
優選的,所述PLC控制器還與一觸摸屏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方法進行焊鉗上的電極更換時,機器人本體會將焊鉗送出工位,這樣操作人員在工位外面即可對焊鉗的電極進行更換,而無需再進入到安全欄內進行電極更換,這樣縮短了操作人員更換電極的時間,加快了工作效率,同時也使得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機器人點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機器人點焊工位外電極更換系統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機器人點焊工位外電極更換系統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2所示,該機器人點焊工位外電極更換系統包括PLC控制器1、機器人控制柜2、機器人本體3、焊鉗控制器4、焊鉗5,PLC控制器1與機器人控制柜2進行雙向通信連接,機器人控制柜2控制機器人本體3動作,焊鉗5位于機器人本體3上,機器人本體3帶動焊鉗5移動,焊鉗控制器4與焊鉗5連接控制焊鉗5進行焊接,焊鉗5通過進水管7、回水管8與水源6連接。在進水管7和回水管8上設有一截流閥9與PLC控制器1連接,PLC控制器1上還連接有一聲光報警裝置11和一控制按鈕10。PLC控制器1還連接有一觸摸屏12,通過觸摸屏12可以實現人機對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拖拉機內燃機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拖拉機內燃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2463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