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及終端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107662.0 | 申請日: | 2010-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007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洪璽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H05K5/00;G01V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焦麗 |
| 地址: | 518129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降低 幾率 終端 控制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 法、控制裝置及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數碼類產品得到廣泛應用,如手機、掌上電腦、游戲機等,使用這 些產品過程中,常會不經意從手中掉落,而將產品摔壞。如以手機為例,用 戶使用手機時經常會不經意從手中、桌面上掉落,手機與地面碰撞對手機的 傷害很大,容易使手機損壞。為減小手機跌落時的摔壞幾率,目前的現有技 術中常采用在結構件上進行優(yōu)化,使手機更堅固。如手機外殼中使用橡膠等 軟性材料,消除手機外殼的邊角等。
但上述這種通過優(yōu)化結構件來減小手機摔壞幾率的方式,至少存在下述 問題:
只能在材料和外形方面進行防護,對內部核心器件(如電路板等)保護 效果不好,常出現外殼未摔壞而電路板已摔壞導致手機損壞;并且這種方式 也使結構選材與手機設計均受到限制。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及 終端,在終端結構材料和外形不改變的情況下,降低跌落時終端的摔壞幾 率。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法,包括:
獲取終端下落時在重力方向上的加速度值;
根據獲取的所述加速度值,判斷終端當前是否處于自由落體狀態(tài);
若確認終端當前處于自由落體狀態(tài),則在終端的自由落體時間大于設定 值時,使所述終端的主板與朝向重力方向一側的外殼在兩者之間彈性部件作 用下分離,使所述主板在所述彈性部件作用下向與所述終端下落的相反方向 彈出。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裝置,包括:
確認單元、計時單元和分離控制單元;
所述確認單元,用于根據終端的加速度傳感器和重力傳感器獲取的終端 下落時在重力方向上的加速度值和重力方向,判斷終端在下落時重力方向上 的加速度值是否達到某一規(guī)定值,則達到則確認終端當前處于自由落體狀 態(tài);
所述計時單元,用于在所述確認單元確認終端當前處于自由落體狀態(tài)時 開始計時,記錄終端的自由落體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
所述分離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確認單元確認所述終端為自由落體狀態(tài) 時,且所述計時單元記錄所述終端的自由落體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大于0.5秒,則發(fā) 出使所述終端的主板與外殼在兩者之間彈性部件作用下分離的控制信號,以 使所述主板在所述彈性部件作用下向與所述終端下落的相反方向彈出。
本發(fā)明實施例進一步提供一種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包括:
外殼、主板、電器元件、重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卡口板、彈性部 件、磁性開關和控制裝置;其中,所述控制裝置采用上述的控制裝置;
所述電器元件、控制裝置均設置在主板上,所述主板、重力傳感器和加 速度傳感器均設置在外殼內,所述重力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均與所述主板 上的控制裝置電連接;
所述主板上設有活動連接的卡口板,所述主板通過所述卡口板與所述外 殼卡裝連接,所述主板與所述外殼之間設有彈性部件;
所述主板上設有與卡口板對應的磁性開關,所述磁性開關與所述主板上 的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磁性開關根據所述控制裝置的控制信號進行動作時 能驅動卡口板移位,解除主板通過卡口板與外殼之間的卡裝連接,使主板與 外殼在彈性部件作用下向相反方向彈出分離。
從上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可以看出,在確認終端為自由落 體狀態(tài),并在自由落體狀態(tài)持續(xù)大于設定時間后,即使終端的主板與下落方 向一側的外殼在兩者之間彈性部件作用下分離,使所述主板在所述彈性部件 作用下向與所述終端自由落體的相反方向彈出。使得在相互作用力的影響 下,外殼下降的加速度增加,會更快的到達地面,而作為核心部件的主板的 落體加速度將會下降,會比直接墜落用時更長,與地面碰撞時的初速度變 小,減少碰撞動能,從而降低了終端核心部件摔壞的幾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 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 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未經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76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